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当前位置:首页 > 战略咨询 > 研究报告
“反恐科学技术问题系列丛书”首发式在京举行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2007年4月10日,“反恐科学技术问题系列丛书”首发式在中国工程院举行。杜祥琬,沈倍奋,钱七虎,陈冀胜院士等丛书主创专家、国家反恐办、北京市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科学出版社、科协科普资源处领导、石立英副秘书长和院机关有关厅局领导,以及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科学时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工程科学、新京报等媒体的记者,出席了首发式。白玉良副秘书长主持了首发式。
    杜副院长首先介绍了丛书有关情况,并希望丛书的出版能对公众提高应对恐怖事件的能力有所帮助。他说,恐怖活动的类型和形式可能是多样的,恐怖分子既可能利用原始的技术手段,也可能使用较为先进的技术手段。而且恐怖活动和反恐斗争呈现明显的不对称性,想要保护不计其数的目标免受各类恐怖分子运用各种手段进行的恐怖活动是十分困难的。不能指望单一的技术手段、单一的防卫形式解决反恐问题。发展包括各种技术手段和完整防卫系统的综合性的防范体系,同时提高全体民众的应对能力,将对反恐斗争作出重要贡献。
    国家反恐办、北京市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等领导对丛书出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工程院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将专家的智慧与著作、科普读物充分而有机地结合;研究成果已经得到应用,为提高国家和公众利用科学技术防范和处置恐怖活动的能力作出了实际的贡献。
    “反恐科学技术问题系列丛书”是“反爆炸、生物、化学、核与辐射恐怖活动的科学技术问题和对策研究”咨询项目的研究成果。为了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支持国家的反恐斗争,中国工程院于2002年开设了“反爆炸、生物、化学、核与辐射恐怖活动的科学技术问题和对策研究”的咨询项目,其目的在于提高国家和公众利用科学技术防范和处置恐怖活动的能力。项目组成立了反爆炸恐怖研究、反生物恐怖研究、反化学恐怖研究、反核与辐射恐怖研究四个专题组,并就反恐对策问题进行了综合性的研讨。各有关学科和部门的几十位院士和专家们认真、积极地投入了这一工作,他们所在的单位和部门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国家反恐办给予了指导。
    通过专家们的集体努力,并在科学出版社的支持下,先后于2005年4月出版了系列丛书:《反爆炸恐怖安全对策》、《生物恐怖防御》、《反化学恐怖对策与技术》、《核与辐射恐怖事件管理》等四部专著,2006年6月出版了《如何应对爆炸恐怖》、《如何应对生物恐怖》、《如何应对化学恐怖与化学毒性灾害》和《如何应对核与辐射恐怖》等四册科普丛书。
    为了使普通公众在面对可能发生恐怖威胁时懂得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危险,掌握自防自救以及配合现场救治的方法,项目组认为出版面向普通公众的图文并茂的科普读物十分必要。在以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2007年3月出版了普及型科普读物《公众应对恐怖事件常识》,该手册包括“如何应对爆炸、生物、化学、核与辐射恐怖活动”的普遍性知识和如何应对“爆炸恐怖”、“生物恐怖”、“化学恐怖”、“核与辐射恐怖”的普及性常识等五方面的内容。采用问答和图解的形式,希望能对普及有关反恐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公众的反恐应急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反爆炸、生物、化学、核与辐射恐怖活动的科学技术问题和对策研究”系列丛书的撰写和出版历时四年多,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担任主编、沈倍奋院士担任副主编,王玉民、叶常青、陈冀胜、周丰峻、钱七虎、黄培堂、潘自强等院士、专家担任编委。80余位院士、专家参与编写、审改工作。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