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9-22日,中国工程院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研究(二期)”重大咨询项目下设的“中国农村能源革命与分布式低碳能源发展”课题组组长杜祥琬院士带领课题组有关专家赴福建省泉州市和厦门市调研。调研组先后对石狮市鸿峰环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石狮富于安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福建广汇龙环保有限公司,以及厦门东部固废处理中心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到农村与农户进行交谈并听取意见,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和交流,深入了解了泉州和厦门地区农村能源发展现状和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情况,并考察了海绵城市建设工程的初步实践。
调研组走访泉州农村
在与政府部门座谈时,杜祥琬院士指出,农村能源革命和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意义重大。首先,农村能源革命是中国能源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其次,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载体。推动农村能源革命进程和提升固体废物资源化水平,对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杜祥琬院士充分肯定了福建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绩。他说,中国工程院历来高度重视与福建省的合作,就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合作持续开展了多项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福建是国家生态文明示范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农村能源发展和固体废物资源化水平也走在全国前列。福建省在生态文明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和固废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的成绩,一方面对我国东南沿海、中部地区,甚至西部地区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地理优势,有机会给台湾同胞留下美好的印象,对促进祖国统一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深入农村调研时,杜祥琬院士指出:农村能源革命的对象是散烧煤、原始形态的生物质和固体废弃物(垃圾),而农村能源革命的核心是建设分布式低碳能源网络。福建省城镇化率高,农村人口很少,但仍然可探索通过生活垃圾等固废的资源化,规模化发展沼气、有效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满足农村用能的需要,让每一个农户、每一个乡村,既是能源的消费者,也是能源的生产者,为我国农村能源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作出表率。
调研组在固废资源化利用企业座谈
在调研福建省固废资源化利用情况时,杜祥琬院士对当地固废资源化利用企业将 “邻避效应”转变为“邻利效应”的理念和做法给予了高度赞扬。他说, “邻避效应”是国内外面临的难题,主要是因为政府、企业、老百姓之间信息沟通不畅,老百姓担心环境污染和得不到实惠引起的。现在我们通过建设“清洁厂区”和“清洁社区”,努力与居民和社区形成利益共同体,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让老百姓参与其中,打造“政府”、“企业”、“公众”铁三角,走出一条 “邻避效应”转变为“邻利效应”的道路,这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杜祥琬院士也强调,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而建设“无废社会”更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厦门和泉州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好,可以探索开展“无废城市”试点工作。
调研组考察厦门东部固废处理中心餐厨垃圾处理生产线
在谈到能源的转型发展时,杜祥琬院士指出,努力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化石能源占比,大力提高可再生能源和相对低碳的天然气的使用,走向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是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厦门和泉州的高碳能源占比低,能源结构相对合理,但仍有进一步优化的潜力和空间。可以进一步加大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深入推进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并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将低碳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进行统筹协调发展,一定会将厦门和泉州打造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典范。
调研组与厦门市有关部门进行座谈
(供稿:战略咨询中心 江媛 姜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