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25日-6月1日,应中国土木学会和中国铁道学会的邀请,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卢耀如、王梦恕、崔俊芝、叶可明和周丰峻五位院士及其他专家,赴青藏铁路考察。
青藏铁路于2001年开工以来,进展很快,即将全面完成铺轨工作,于2006年7月1日试运行。这条铁路是党中央于新世纪初作出的重要决策,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青海、西藏两省区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藏铁路自青海省格尔木市至西藏拉萨市,途径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过唐古拉山,再经安多、那曲、羊八井,至拉萨,全长1142公里。格尔木至南山口这段32公里原已修建,这次施工中经过改造,实际上新线自南山口起至拉萨,全长1110公里。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翻过唐古拉山口处最高海拔达5072米。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线路有990公里。青藏铁路经过的长年冻土带有550公里以上,具有冰锥、冻涨丘、厚层地下冰等分布。青藏铁路沿线生态脆弱,并有沙丘和大片荒漠化土地分布。青藏铁路尚经过构造不稳定的地带,目前可见有施工期中在昆仑山附近发生8.1级地震造成的地裂缝,青藏铁路也经过发生地滚雷地带。
通过这次考察,院士们看到针对多年冻土已采取片石垫层、通气管、热棒、护坡等多种措施,已收到较好效果。对高原缺氧,采取洞内施工时弥漫制氧供氧措施,全线建有25个高压氧舱及相应的数百个不同等级的医疗点,取得没有一人因高原疾病而死亡的佳绩。建立了动物通道,已可见到成群藏羚羊穿越青藏线。在多年冻土、高原缺氧、生态脆弱这三大难题方面,青藏铁路建设中,已取得很好的成绩。通过这次考察,院士们认为:今后,针对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仍需进行自动化监测,采取相应的防治减害措施,并建立有关预警系统。在人烟稀少的高原地带,也需进一步采取少人自动化的运营管理系统。
五位院士在这次考察中,登上世界上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遂洞(海拔4905米)和另一高海拔隧道——昆仑山隧道(海拔4712米),也是一个“记录”。年龄最大的74岁的卢耀如院士说:20年前,没有靠吸氧气,登上近5000米的冰川。这次能够顺利考察,主要是青藏铁路建设中有了一系列制氧、供氧的设施,使这次考察能顺利完成。实际上,这次胜利的考察,就是青藏铁路建设中取得成功经验的一个效应。
院士们认为:今日,青藏高原上铁路的建设,显示我国铁路建设登上了高一级的台阶。卢耀如院士尚赋诗一首,以表心情。
五位院士对青藏铁路已取得决定性成功,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希望更好地完成今后的任务。“行百里半九十”,建议铁路部门今后仍需组织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使青藏铁路能更好地自动化运行、自动化监测与预警灾害。希望青藏铁路不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也应是世界上最先进与安全运营的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