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13日下午,殷瑞钰主任在中国科技会堂408会议室主持召开了《构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研究》(以下简称《综合交通》)课题专家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徐匡迪院长出席并对课题立项的背景、意义和课题研究的目标、方式做了介绍。会议认真听取了与会院士、专家的意见,对课题研究框架、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初步形成了任务分工。
作为工程院2002年确立的院级重点课题之一的《综合交通》课题,是由工程管理学部牵头组织与机械、土木学部合作进行课题研究的项目,同时吸引了中科院、社科院、国家计委、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以及有关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十多个部门的几十位专家参与。在本次会议上,徐匡迪院长简要介绍了课题立项的背景、课题研究的意义,对课题的研究方向做了总体把握,主要内容如下:
1.构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众所周知,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物流、客流的大幅增长,交通运输已从原来单纯保障生产的条件演变成国民经济增长的重点和驱动力。国外已将其称为“第四产业”。从我国的情况看,改革之初就有“要想富、先修路”的做法,那时交通运输是供不应求,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公路、铁路、水运、港口、机场已具有相当的基础建设规模,不同程度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态势,因此,随着我国交通运输重要地位的日益突显,交通运输已经到了需要合理配置、优化的阶段。工程院正是从国家交通运输发展的全局考虑而确立这项课题的,可以说构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2.构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优化
本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交通运输方面的基础设施投资量最大,增长最快,如何使这种大投资得到应有的回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已成为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课题研究的出发点正是在肯定已有成绩基础上向国家提出优化建议。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综合交通体系重点专项规划》分析指出的四个问题之一——交通的“结构矛盾突出”是课题研究的切入点。
该规划中对交通的“结构矛盾突出”做了如下阐述:“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运输方式之间和运输方式内部的一些结构性矛盾日显突出。在综合运输方面,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配合、运输设施的统筹规划建设、运输装备的发展以及运输经营管理都尚未形成有机整体,除了部分单一货种的联运系统建设有了一定进展外,具有综合功能的运输枢纽尚未形成,各种运输方式间缺乏有效衔接,要建立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尚需很长时间。”
这充分说明在交通运输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回避,这是课题研究的切入点。
4.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式
中国工程院是我国工程科学技术领域最高的咨询性学术机构,其优势在于组织不同专业领域的院士开展咨询工作,不存在部门利益问题,因此相对来讲咨询工作具有客观、公正、科学性。本项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提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的框架思路,一个是做若干个案例分析,提出不同地区交通发展的思路建议。
应当明确的是,工程院所做的这项咨询课题,是针对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中存在的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障碍提出的协调解决的宏观建议,不是推翻现有的管理体制重新制定一套方案。工程院的咨询建议提给国家领导和国务院有关职能部门,由他们来研究决定是否需要改进,如何进行改进。
在课题研究方式上,工程院将组织各方面的院士、专家共同合作进行。力争今年底把课题的研究框架问题解决,明年做具体的案例调查,提出报告。徐院长的讲话受到了与会者一致的赞同。
郭重庆院士接着介绍了课题研究的工作大纲,会议对此进行了认真讨论,原则上同意研究框架的6部分内容划分并形成了具体分工:
1.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现状;
2.构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理论、指导思路及方法;
3.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模式;
4.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的运营机制及社会化大物流;
5.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研究;
6.城市及都市带的综合交通研究。
会议决定在10月中旬再召开一次各组负责人碰头会,由各组汇报本组研究提纲并进行讨论,落实具体研究方案。
据悉,本次会议前工程管理学部主任、副主任召集有关人员于9月12日下午召开了小规模的课题预备会,对课题的研究框架进行了研究修订。本次会议共有30位院士专家出席,请假的人员也提供了书面意见,充分体现了对课题工作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