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惊悉刘更另院士不幸逝世,不胜悲痛。我谨代表中国工程院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刘更另院士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通过你们向刘更另院士的亲属表示诚挚的慰问!
刘更另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土壤肥料与植物营养学家。60年代首次解决了水稻“坐秋”问题,揭示了磷肥防治“坐秋”的机理。70年代首次研究出钾肥提高绿肥田稻谷产量,创造性地提出“晚稻超早稻”的战略措施和技术。80年代首次研究出硫酸锌防治水稻“僵苗”,揭示了亚砷酸根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为改良“砷毒田”提供了理论与方法。90年代创造出“水平浅沟、沟坑相连、分散蓄水”的工程措施,解决了红壤地区旱坡地季节性干旱缺水问题,为发展林果业、草业,恢复植被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更另院士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三农事业,他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为我国工程科技界树立了榜样,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的逝世是我国工程科技界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工程院的重大损失。
刘更另院士千古!
中国工程院院长 周济
二〇一〇年六月三十日
刘更另院士简介
刘更另(1929.2.15—2010.6.30)土壤肥料植物营养专家。出生于湖南省桃源。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59年获前苏联季米里亚节夫农学院副博士学位。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60年代首次解决了水稻“坐秋”问题,揭示了磷肥防治“坐秋”的机理。种植绿肥,发展双季稻,提高资源利用率。70年代首次研究出钾肥提高绿肥田稻谷产量,创造性地提出“晚稻超早稻”的战略措施和技术。80年代首次研究出硫酸锌防治水稻“僵苗”,揭示了亚砷酸根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为改良“砷毒田”提供了理论与方法。90年代创造出“水平浅沟、沟坑相连、分散蓄水”的工程措施,解决了红壤地区旱坡地季节性干旱缺水问题,为发展林果业、草业,恢复植被做出了贡献,在北方,首次研究出板栗专用肥、栗蘑人工栽培和产业化,经济效益明显。从1975年起,先后在全国主要农业区布置一系列土壤肥料长期定位实验,获得大量科学资料。
1994年当选为篮球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