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1日04:58 来源: 记者 杨雪梅
|
一位年已近百的老人,他的点点滴滴依然牵动大家的心绪,他的治学、为人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让几代人念念不忘?当下的我们,从他的身上能够得到怎样的力量?
12月11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迎来96岁华诞。
12月10日,科技日报社举行“学习钱学森创新思想,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研讨会,为一向低调的钱老提前祝寿。
清晨,北京迎来了入冬的第一场雪。数十位曾经与钱老共事过的院士、专家,关心钱老的老战友、老朋友,从北京的四面八方,顶着纷飞的雪花,穿过拥堵的车流,齐齐聚在农科大厦一间充满暖意的会议室。
“钱老身体怎么样?”许多人一走进会议室,就关切地询问钱老的秘书涂元季。
“除了偶感风寒,身体还算不错,一直在家里,每天还能看点东西,过着非常平静的生活。”涂元季笑着回答。
“钱老最近怎么样?”、“他的生日怎么过?”……近几年来,每年的12月,当钱老的生日临近,涂元季总会接到无数这样的电话。
但钱老对过生日一向低调,只是家里人简单聚聚。科技日报社举行的这次研讨会,是今年钱老生日之前唯一的祝寿活动。当涂元季把这件事向钱老汇报时,钱老说,“向我学习,我不敢当。但培养科技领军人才是一件关系国家长远的大事,希望会议开得成功。”
“我不敢当”――这是钱老最常说的一句话。可以说,没有钱学森,就没有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他既是开拓者,也是奠基人。然而,他从来不认为自己的成就有多么大。对于别人给他的赞誉,他总是说:“我不敢当!”
“钱学森当时如果不能回国,我们也会发展导弹、原子弹这些尖端技术,但绝对不会这么快!”曾经与钱老一起共事的梁思礼院士的话得到了与会人士的赞同。但钱老认为那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决不是单个人所能取得的,他所干的不过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而已。
“在科学上,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在任何新的领域,我们都是小学生。”作为科技界的一面旗帜,钱老的这句话也许最能解释他一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动力所在。
国与国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爱才是爱国心切
失败的经验比成功的经验更有价值,年轻人要成才必须经历失败的磨砺。梁思礼说,在“两弹一星”成功之前,钱学森带领大家进行科技攻关时,也有过许多失败的经历,包括东风2号的发射失败。当时大家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但钱学森总是和大家一起查找失败的原因,听取不同的意见,兼收并蓄,才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国防科工委原副主任怀国模说,钱老自己是一匹千里马,更是一个善于发现千里马的伯乐,是一个善于培养领军人才的帅才,他时时惦记着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科技领军人才,这是因为他深知21世纪科技的竞争就是尖端人才的竞争。
“国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
“欧洲是先有文艺的发展后有科学的发展,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只要处理好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完全可以在文学艺术与科学上都超过外国。”钱老一直坚信这一点。
“我认识钱老已经60年了!”中科院院士庄逢甘激动地说。在他的记忆中,钱老早在20多年前就多次强调“自主创新”,而钱老掷地有声的那句话“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一直被他用来鼓励年轻人。
钱老不止一次对身边的人说,“我这个人对洋人总不服气,总想要超过他们。我近来觉得中国的科学技术工作者一方面要实事求是,承认从总的水平讲我们不如外国,但也决不能丧失志气,迷信外国人。”
钱学森用他近一个世纪的足迹印证了这个观点,他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人在航空航天事业上的成就,他所开拓的事业正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