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质量人生——《刘源张自传》读后感

来源:二局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7-03-21

【 字号   】

(二局环境学部办公室 梁真真)

 

    身处工程院,往来无白丁,一本本的院士传记是院士人生经历和精神的浓缩,却不曾细细拜读,实属遗憾。工程院二局党支部开展“读传记、写感言”活动,便成了督促和鞭策。

 

    《刘源张自传》一书是“中国质量之父”刘源张院士写的自传。刘院士1925年1月出生于山东青岛,2014年4月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89岁。自传于先生逝世两月后出版。

 

    选读此书源自道德办吴晓东处长的力荐,自传比别人代写的传记更好看,而且这个传记里写了院士的初恋,很有意思。果然,刘院士文笔极好,情感真挚,开卷便被深深吸引。刘院士一生经历坎坷,出生于青岛,父姓张,九岁时过继给外祖母做孙子,从母姓刘,这便是刘源张这别具特色名字的由来。太平洋战争爆发,从燕京大学退学,赴日本学习,十年青春,后赴美留学,接触质量管理,回国后开创了国内质量管理先河。文革期间八年零八个月的囹圄生涯,出狱后继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成就卓著。刘源张院士的一生是一篇贯穿于20世纪的历史长河、在战争和复兴的沉浮激荡中造就成形的史诗。《刘源张自传》中记录下的坎坷经历令人动容,字里行间所展现出的人生信念和豁达精神让人钦佩。

 

    受钱学森先生邀请,在阔别祖国15年后,刘院士回国到中科院力学研究所运筹学研究室工作,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质量管理研究组,开始在国内宣传、研究和推广新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从纺织企业开始,长期深入企业、深入群众、跟班劳动,传播科学管理,解决产品质量问题。1960年著作出版的《运筹学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开我国管理科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先河,产生很大影响。1976年开始,在中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先后到清河毛纺厂、北京内燃机总厂、第二汽车制造厂、东风电视机厂等单位试验和推广。后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中推行,改变了国内企业对质量的看法和质量管理的做法。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个管理科学重大项目《我国工业生产率理论的方法研究》,从管理上开创劳动生产率的新研究,被评为管理科学研究的成功案例。1995年,当选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是首位获此荣誉的中国人。2001年工程院设立管理学部,刘院士当选首批院士。2012年复旦大学设立了由李岚清同志创立并主持的管理学终身成就奖和杰出贡献奖,刘院士获得首个终身成就奖。2012年2月6日国务院颁布《质量发展纲要》,“推动建设质量强国”,刘院士圆梦。

 

    书中一篇篇人物小传,以饱含感情的笔触记录了自己与亲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也记录了自己充满曲折的一生,寄托了他对亲属和师友的潺潺怀想和感恩之情。书中有至亲挚友,有师长同窗,有刻骨铭心的初恋,还有季羡林、钱三强、朱镕基、钱学森、华罗庚等名人。引用刘院士自序中的一段话:“我的一生太坎坷,太独特。不说别的,单说蹲监狱,我坐过日本宪兵队的留置所,我受过美国移民局一整天的审问,我在新中国的秦城监狱待了8年零8个月。前前后后加起来,差不多我有10年的时间是在牢房里度过的。人生能有几个10年!16岁去日本留学,直到26岁再去美国留学,我在日本生活了10年。我的青春留在了那里,我的亲友是在那里结交的,我的初恋是在那里完成的,我的思想是在那里形成的,不管中日关系时好时坏,但我总是想念在那里的日子。”

 

    书末最后一篇《为父亲送行》是小女儿在先生逝世后所作,很是感人。从接到国内电话得知父亲突发脑溢血昏迷不醒说起,详细记叙了赶回家见父亲最后一面的归心似箭,怕父亲再也无法醒来的不安和悲痛,这些年没有常伴父母身边尽孝的遗憾和内疚,“虽然这些年每一天假期都用在了北京”,字里行间无不寄托对父亲的热爱和怀念,回忆的点点滴滴中同样能看出父亲对女儿的深深的爱。“父亲始终是我向往的人生楷模和心目中理想的男性形象”。“父亲去世后,我在他的电脑里发现了我那天临行时父亲给我照的好几张照片——父亲打开了阳台的窗户和纱窗,将我从楼门洞走出的那一瞬间起,每一分钟、每一分钟的情景都收进了他的镜头,直到我将行李在车上放置完毕的那一刻。”“单位和朋友都劝我们搬进新盖的院士楼。妻子和我都婉谢了,不搬了。这个家有着我们许多的回忆,我们老伴俩在这个家还能感觉到欣儿姐妹在家时那几年的欢乐气息。”

 

    刘院士有情。对父母长辈抚养教育心怀感恩,对妻子养育女儿、照顾家庭心存感谢,对一双爱女舐犊情深,对初恋难以忘怀,对师长挚友的教诲帮助感激不尽。晚年,院士悉心照顾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妻子,两人相濡以沫。女儿回美国,院士用相机拍下临行的一幅幅画面,让人感动而又心酸。院士另有一部著作题为《感恩录:我的质量生涯》。院士是有情之人,常怀感恩之心。

 

    刘院士有爱。刘院士一生爱国爱党爱家。海外求学、身陷囹圄,“回家”是支撑他的信念,这个“家”不仅是自己的小“家”,还有国家这个大“家”,实现质量强国、追求和享受高质量的生活是他的梦,也是中华民族的梦。他一直对身边人说,把产品质量工作搞好,就是“既尽了孝又尽了忠”,他便这样在忘我工作中做到了“忠孝两全”。

 

    刘院士有志。刘院士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质量管理。从接触质量管理开始,以后的学习、实践、研究、思考便全都投入到质量管理中。在狱中八年,也不忘反思总结,出狱后更是立刻投入科研创造,抢回失去的时间。院士名片下面有一行小字“全国劳动模范”,时刻提醒自己,科技工作者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刘院士有趣。刘院士是个有浪漫情怀和乐观精神的人,爱自然,爱爬山,心胸宽阔,积极阳光,难怪到哪里都受到欢迎和喜爱。刘院士的一生大悲大喜,即便历经炼狱,身心、工作和家庭遭受摧残,也没有戚戚痛楚,哀声怨气,身处逆境也始终保持着一份乐观和豁达,让人钦佩。

 

    刘院士有幸。“几度劫难心不死”,有惊无险,一生受到师长、朋友、领导的欣赏和帮助,所以说刘院士是幸运的人。这份幸运不正是院士性格敦厚、待人真诚、生性乐观的回馈吗?

 

    书中附了多张照片,看着先生从英俊潇洒的青年,到慈祥迟暮的老年,不忘先生那抿嘴一笑间的淡然和谦和。书末附了百余页的年表,来源院士的日记,有大事、小事,多为私事、家事。一生足矣。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