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记者: 葛蕾 时间:2013-09-10
来自中国科协网站消息,9月6日,千余名科技工作者与高校师生共同参加了在天津举行的“奋力实现中国梦”巡回报告会。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出席了报告会并致辞,此次会议由天津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朱丽萍主持。
钱学森之子、高级工程师、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铁道部原正部级常务副部长、篮球比分:、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孙永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研究员、中国科协常委周建平三位专家,分别以《钱学森的科学报国精神》、《青藏铁路—世界工程建设的伟大壮举》、《中国飞天梦:为了祖国的强盛》为题作特邀报告。
严谨求实,弘扬科学道德
周建平在报告中讲到,在进行载人航天研究实验时,航天科研人员始终牢记“成功是差一点点的失败,失败是差一点点成功”,始终坚持“追求完美、追求极致”的工作标准,举一反三,准确识别风险,努力控制风险,努力把风险降到最低的程度。同时他们把质量作为工作的生命,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原则,总结形成了“双五条归零标准、双项四查、五不操作、源头控制”等制度,确保每一次载人航天试验万无一失。
孙永福说,历史上,我国青藏铁路建设规划因为高原缺氧、冻土等难题未能彻底解决,也曾经“二上二下”,两次搁浅,没有贸然开工建设,直到2001年时机成熟,经党中央批准才正式启动并取得圆满成功。
爱国敬业,践行“三个倡导”
钱永刚与大家一起回顾了钱学森一生追梦历程的五次选择。他说,钱学森之所以放弃铁道机械工程专业而选择航空工程专业,是出于强烈的爱国情感。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者动用强大的空军侵略上海,中国军队伤亡非常巨大。在校园里目睹着天空中肆虐的日本飞机,钱学森作出自己人生的第二次选择,要改学航空工程。
孙永福在讲述青藏铁路修建的历程时,科研人员和工程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全场观众。“雪域高原筑天路,无怨无悔献真情”、“家住长江尾,来到长江源。保护长江源,就是保护家乡水”、“高原迎国庆无花无草无怨悔只为铁龙跃昆仑,雪域度中秋有苦有乐有豪情志在西部大开发”……这样的豪言壮语在青藏铁路的修建现场屡见不鲜。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缔造了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高原铁路顺利通车的“神话”。
勇于创新,奋力实现中国梦
钱永刚说,1982年钱学森已经70岁,完全可以退休颐养天年,但是钱老并没有放弃学术研究,作出了人生的第五次选择,从大型科研工程项目建设转向学术理论研究,积极尝试新的研究领域。他以自己独到的见解,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建筑科学等诸多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钱老这种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报国精神,是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孙永福认为,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对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起到了关键作用。多次技术攻关,无数次的勘探、试验、论证、施工,创造性地解决了多年的高原冻土难题。开启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模式,首次实行公益性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从勘探、施工到运营要负责到底。在队伍管理方面,还根据政企分开、政社分开等情况做了一些新的研究。
周建平表示,为了实现飞天梦,我国先后突破和掌握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相继建立了较强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引进与吸收再创新的自主创新体系,以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载人航天训练体系。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的发展道路,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重大成功的重要原因。
王春法在讲话中表示,衷心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忠诚实践者,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进一步增强使命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创造出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衷心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做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积极探索者,致力于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科技与经济相融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支撑轴的重要作用。衷心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大力创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大力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知识,积极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
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天津市科技系统干部职工代表以及天津市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师生共计10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