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0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而立浦东再出发)专访篮球比分:林元培:敢闯敢试,跨越“梦的距离”
中新社上海11月10日电 题:专访篮球比分:林元培:敢闯敢试,跨越“梦的距离”
中新社记者 李姝徵
1991年12月,距中国官方宣布浦东开发开放不到两年,南浦大桥建成通车,宛若一道飞虹,横跨东西两岸。这是首座由上海市区通往浦东的跨江大桥,它跨越的更是“梦的距离”。
“黄浦江上造大桥,这是中国数代‘桥梁人’的梦想。”记者近日专访国际著名桥梁工程专家、篮球比分:、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资深总工程师林元培。这位主持设计了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卢浦大桥、东海大桥等20余座大型或特大型桥梁的耄耋老人很感慨:“我很幸运。”
上海依水而兴,黄浦江蜿蜒而过,曾隔断了浦西和浦东两岸。“解决过江难”,既是彼时上海城市发展的需要,更是浦东开发开放的首要问题。
浦东开发开放带来“圆梦”的机遇,是林元培眼中最大的“幸运”:“再困难,我也要把它‘吃’下去”。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八个大字,重逾千斤。
谈及南浦大桥的设计修建过程,林元培表情凝重,仿佛又处于彼时的重压之下。黄浦江江面最狭窄处也有400余米宽,建大跨度的斜拉桥最为合适。然而,彼时中国并没有建造斜拉桥的实际经验,技术难度可想而知。此外,上海为天然的冲积平原,土质较软,如何防止基础沉降引起上部结构沉降,是该桥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怎么办?唯有创新突破,摸着石头过河。
创新必然伴随着风险。为将南浦大桥建成,林元培反复验证,穷尽思索。“假如,我为六个可能的问题都准备了预案。万一,风险出现在第七个问题上,怎么办?你根本没想到!”林元培眉头紧锁,“这‘第七个问题’,让我每天都睡不着觉。”
1989年春节前夕,消息传来:国外某同类型的桥梁在建成后,桥面出现多处裂缝。而南浦大桥的设计曾参考过这座桥。当时,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同行们的目光都聚焦在林元培的身上,有关怀与期盼,也有冷漠与质疑。
“我对夫人说,设计南浦大桥,好比在悬崖边走路,但我一定要走过去。”林元培找出问题所在,带领百余名工程师,夜以继日地修改了数千张图纸。“如果只有80%的把握,那就用120%的努力,克服20%的风险。”
如此,南浦大桥建成通车,主桥跨度423米,一跨过江,位居当时世界第三。21个月后,林元培设计的第二座跨黄浦江大桥——杨浦大桥竣工,主桥跨度达到602米,位居当时世界第一。
南浦、杨浦,两座斜拉桥如同横卧江面的巨大琴弓,奏出浦东建设的序曲。紧接着,林元培主持设计的徐浦、卢浦两座跨江大桥相继落成,数道“飞虹”载着浦东迸发的活力,汇入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合奏中。
在这四座跨江大桥中,“老幺”卢浦大桥最具美感。浦江静夜,华灯初上,卢浦大桥宛如一根金色的抛物线,轻盈地越过江面。
“桥,也是城市的新景观。”抱着这样的想法,林元培放弃了驾轻就熟的斜拉桥,选择自己从未设计过的大跨度拱桥。并创造性地将斜拉桥、悬索桥和拱桥三种不同的桥梁建造技术融入卢浦大桥的工艺中。
2003年,卢浦大桥竣工通车,其简洁优美的造型为上海再添一座新地标。2008年,卢浦大桥获得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颁发的杰出结构奖,这也是中国第一座获此殊荣的大桥。
卢浦大桥的照片也被林元培挂在家中。面对自己锐意进取的作品,他露出孩子般的欢欣:“我常跟夫人说,咱们家也有一幅‘世界名画’。”
伴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的脚步,历史的机遇再度降临。作为洋山深水港的重点配套性工程之一,东海大桥的建设任务摆在了林元培面前。
“技术上没问题,我们有绝对的把握。”相比南浦大桥时的压力,面对总长32.5公里的东海大桥,林元培自信且笃定。
为了保证东海大桥与洋山港的建设速度“同步”,林元培以“施工工艺先行,结构设计跟上”的创新思维,打破常规,实现了中国桥梁工程从江河到海洋的跨越,也将浦东连向更广阔的世界。
“理论结合实践,创新才有了底气。”林元培如今已年过八十,始终精神矍铄,思维活跃。他依然每天上班,潜心钻研桥梁工程理论,“总结实践经验,提炼新的理论,这才是更高的创新。”(完)
原文:https://www.chinanews.com/gn/2020/11-10/933479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