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行伟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6/3/31
3月23日前夜,惊悉宋文骢老总去世的消息,彻夜无眠。18年前的3月23日,歼-10首飞上天,飞机总设计师宋文骢将自己的生日改在这一天。
我与宋老总相识,已有30多年。
30多年前的一个初春,我刚到空军某论证部门工作,因为“新歼击机”立项论证工作需要,在成都611所附近一个简陋的部队招待所里,我见到了慕名已久的歼-7Ⅲ战斗机总设计师宋文骢。当时,宋老总绘声绘色地向我们介绍了他心中的“新歼击机”的蓝图,令大家振奋不已。
宋老总说的是一款全新的无尾(一般将没有设置水平尾翼的飞机称为无尾飞机)气动布局歼击机,也就是当时称的歼-9飞机。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使我们有可能通过公开渠道获取一点国外战斗机研制的信息。当时美国已经开始大批装备F-16,而法国有意将刚完成研发的幻影2000向我国出售。我国“新歼击机”的发展,应当走哪一条路,实在让我们纠结。
宋老总当时向我们展示的新歼击机的气动布局,更接近法国的幻影系列无尾飞机。按照当时我们所学的知识,无尾气动布局,控制飞机俯仰力矩的舵面只有安装在机翼后端的、类似于飞机襟翼位置的舵面,故而又称之为升降襟翼,当升降襟翼偏转时,只有通过改变主升力面的翼型升力,来提供飞机的纵向控制力矩,所以,升降襟翼能提供的控制力矩是十分有限的。根据当时航空界权威人士的看法,采用这样气动布局的飞机,必须使用电传操纵系统,才能使战斗机在确保稳定飞行前提下,实现飞机的大包线、高机动等飞行能力。
电传操纵系统最早正是为了解决飞行器的稳定性,保证战斗机具有足够的高机动飞行能力而发展的新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率先在F-16飞机上完成了电传操纵系统的研制;紧接着,法国人也在幻影2000飞机上实现了电传操纵。我国的飞行员曾在幻影2000飞机上,亲身试飞、体验了其卓越的机动飞行能力,飞机瞬时最大机动过载高达10g以上。尽管当时中国也开展了电传操纵技术的研究,但是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距离。我国当时战斗机在役装备的研制重点,还停留在如何让歼-8飞得更远、能装篮球比分等问题上。要想让我们的新战斗机装上电传操纵系统飞行,当时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所以,走哪一条路发展我国的新歼击机有两种不同的选择:一是走美国人的路,采用类似F-16的常规气动布局,即使电传操纵系统研制不成,还有退路可走;二是走法国人的路,采用类似于幻影2000的非常规、无尾气动布局,但这与电传操纵系统研制的成败紧紧绑定,倘若电传操纵系统研制失败,几乎无退路可言。
决断时刻,宋老总表现出了超人的胆识与气魄:只要是新歼击机研制急需的关键技术,我们就一定会打破专业壁垒,以此为己任,积极投入科研力量,开发研制。
宋老总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按照当时的专业分工,国内有专业的研究所从事开发电传操纵技术,可是最后歼-10飞机的电传操纵系统的主要设计者是611所的杨伟,他1985年被任命主持歼-10电传操纵系统设计时,刚从西工大硕士研究生毕业。事实证明,宋老总不仅胆识过人,而且知人善任,在杨伟的带领下,611所开发的电传操纵系统,不仅有力保证了歼-10的顺利研制,而且创造了新机、配装新研制的电传操纵系统从未摔过飞机的世界奇迹。
按照当时的专业分工,国内还有专门从事航电、环控、燃油、救生、液压、冷气等系统研制的专业研究单位,可是歼-10飞机相应各分系统的总设计师却大都出自611所。
正是在宋老总的细心呵护和严格要求下,新歼击机项目为我国造就了一代年轻有为的航空技术专家和拔尖人才队伍,也正是这一系列专业技术的进步,带动了我国航空技术和航空武器装备的迅速发展。
伴随着歼-10飞机的研制成功,我国不仅拿到一型好用、管用的武器装备,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掌握了全套新型战斗机研制的关键技术,为我国开发更为先进的新型航空武器装备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顾这一段经历,让人折服于宋老总的雄才大略。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时,当我从电视上看到整齐威武的歼-10编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我拿起手机给宋老总发了一条短信:“目睹天安门广场上空的歼-10编队,多年的愿景终成现实。您是中国当之无愧的歼-10之父!此生能在您的麾下,成就一段人生梦想,值!”
宋老总很快回了短信:“歼-10飞机的研制成功,来自歼-10团队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你们的工作成果。愿篮球比分、更好中国人研制的战斗机,进入我国空军的装备系列!”
安息吧,尊敬的宋老总,我们永远怀念您!(原标题:宋文骢——当之无愧的“歼-10之父”)
(作者单位:空军装备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