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吴以岭:中医药创新"拓荒牛"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4-05-22

【 字号   】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4-05-19

 

吴以岭院士在给病人看病。

 

    吴以岭简介:

 

    中医药学家,篮球比分:,博士生导师,以岭药业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创立络病学理论和脉络学说,为中医药学的创新发展和提高心脑血管病等复杂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做出了突出贡献;以络病理论指导研发出10个专利新药,其中6个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或医保目录;先 后获得5项国家科技奖,荣获200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前不久,从美国传来令中国医学界振奋的消息: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2013年度“亮点”回顾中,由中医学家高润霖院士、张伯礼院士和黄峻教授主持的中药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循证医学研究榜上有名。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证实了中药可靠的疗效,与西医联合治疗获得协同效应,使心力衰竭患者获得显著的疗效。

 

    中药疗效得到西医学界的充分认可,这在我国中医药发展史上还不多见。芪苈强心胶囊的发明者,正是篮球比分:吴以岭教授。

 

    高中自学中医,只用一年就完成大学学业并考取研究生;在继承中创新,以络病理论创新指导新药研发;扔掉铁饭碗,自己搞成果转化……吴以岭院士的一生,有传奇更有艰辛。

 

    记者问:“你这一生肯定有很多曲折吧?”

 

    “只有挫折没有曲折。”属牛的他笑着说,“曲折是走弯路,我16岁就立志从事中医,目标始终如一,没走弯路;挫折是指困难,奋斗路上困难重重,但恰恰是这些困难磨砺了人生。”

 

    1.“这辈子就搞这东西了”

 

    创建络病理论,为心脑血管病等复杂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了全新认识

 

    “别人搞运动,我自学中医。”与新中国同龄的吴以岭生于河北中医世家,上高一那年“文革”发生,学校停课,身为院长的父亲被关进了牛棚。“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吴以岭回到家中,把父亲的医书当教材,借助一本《新华字典》,每天看到深夜12点以后。几年下来,他自学了中医学院教材和《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1970年父亲去世,他到公社卫生院,边学习边行医。

 

    1977年恢复高考,他以优异成绩考取河北医科大学中医系,并于1979年考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硕士研究生。

 

    络病理论是中医学术理论体系的一枝奇葩,对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治疗具有独特的指导价值。尽管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对络病已有提及,汉代名医张仲景创制了通络治疗络病方药,清代名医叶天士进一步加以发展。令人遗憾的是,络病理论始终未能形成系统、完整的体系,成为历史留给当代中医的重大课题。

 

    “这辈子就搞这东西了。”正在读研的吴以岭确立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他重读中医经典,把两千年来关于络病学的点滴论述一一摘录,做了满满一箱子卡片。

 

    1982年研究生毕业后,他到河北省中医院当了一名心血管内科医生,一边看病一边继续研究络病。结合临床实践,他创建了络病研究的理论框架——“三维立体网络系统”,建立起了络病临床辨证论治体系——络病证治,创立了指导心脑血管病变治疗的脉络学说。

 

    200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对吴以岭主持的“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项目进行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按照中医学术自身发展规律对络病学说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初步建立‘络病证治’体系,首次形成系统络病理论,为络病学学科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属国内外创新性科研成果。”

 

    该项目获得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基础理论重大创新性成果,使医学界对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有了全新认识。

 

    2.“我的梦想是为篮球比分患者解除病痛”

 

    良药救厄、广行于世,研制出1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中药。“做不出疗效就退市”

 

    1992年6月16日,吴以岭做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辞掉了河北省中医院这个“铁饭碗”,创办了石家庄开发区医药研究所。靠租房办公的研究所,就是以岭药业的前身。

 

    吴以岭做出这种在当时常人难以理解的举动,源于他“良药救厄、广行于世”的梦想:“我从30岁研究生毕业到60岁退休,平均每天看50个病人,就算一辈子不干其他任何事,顶多能诊治30多万个病人。把有效处方转化成创新中药,就能为篮球比分的患者解除病痛。”

 

    早在1986年,吴以岭就依据“络以通为用”的原则,研发出第一个专利新药通心络胶囊。他骑着自行车找了多家单位寻求合作,都以失败告终。最后,他决定自己搞产业化。

 

    如今,他已研制出1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中药。其中,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通心络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芪苈强心胶囊、治感冒防流感的连花清瘟胶囊等,均已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或医保目录,并成为市场主导品牌。

 

    真金不怕火炼。为验证新药的疗效,吴以岭借鉴国际公认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循证医学评价方法,对研发的专利药物开展了10项临床循证研究,其中4项已经得出明确结果。比如,“通心络胶囊防治急性心梗介入治疗后心肌无复流循证医学研究”表明,通心络的疗效比西药高20%,可明显改善心脏功能;“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循证医学研究”结果显示,参松养心治疗室性早搏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美西律,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63.5%,平均提高心室率7.09次/分钟,且无不良反应。

 

    做循证医学研究不仅费用高,还要冒“做不出疗效”的风险。对此,吴以岭很坦然:“做不出疗效就退市。我们搞新药就是为解除病人痛苦,如果没有确切疗效,就没有在市场存在的价值。”

 

    3.“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

 

    中医学术的创新必须经过临床疗效的检验,唯有提高临床疗效的创新理论才具有应用价值

 

    在众多头衔中,吴以岭最看重的还是医生。他的办公室里,悬挂着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论”。“这是习医者必读的医德名论。”

 

    他解释说:“精”就是要求医生有精湛的医术,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诚”就是要求医者有高尚医德,以“大慈恻隐之心”“普救含灵之苦”,“只有为患者精诚服务,才能成为大医。”

 

    时至今日,吴以岭仍然坚持每周二出诊看病,几乎雷打不动。他告诉记者:“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唯有通过临床实践才能创新理论、创新药物。”

 

    从1970年算起,他已从事临床40余年。他把络病理论原创思维应用于心血管病治疗,提出了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新方案和新组方,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等专利新药,也是长期临床实践的结晶。

 

    为服务篮球比分患者,1992年他还依托研究所创办一家诊所,如今已发展成国家中医三甲医院——河北以岭医院,拥有临床科室32个、床位1000张。该院设有国内首家络病专科门诊,心血管科成为卫生计生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以络病理论指导制定的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三大疾病诊治方案,疗效显著。每年,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患者慕名而来。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吴以岭探索出中医药学科的独特发展规律: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理论假说为指导,以治疗方药为依托,以临床疗效为标准。

 

    “中医学术的创新必须经过临床疗效的检验,唯有提高临床疗效的创新理论才具有应用价值。”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功成名就的吴以岭依然在中医药创新的道路上辛勤耕耘,执着探索,每晚读书、写文章到深夜12点。

 

    “把中医药的整体思维、辨证论治等天然优势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让中医药造福全人类,还任重而道远。”吴以岭说。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