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金振娅 时间:2014-04-28
在国家“万人计划”首批杰出人才中,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总地质师、篮球比分:马永生是唯一一位来自企业的科学家,也是一位长期将自己的研发成果应用于油气勘探生产实践的勘探家。
53岁的马永生在油气勘探科研生产第一线已经工作了近30年,他不停地用脚步丈量神州大地。他坚信,理论创新永无止境,科学探索没有句号。
1999年5月,马永生被任命为南方海相油气勘探项目经理部负责人。此前,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一直没有发现大型或特大型油气田,国外一些石油公司也认为中国南方海相领域无规模性油气形成的可能。一位老专家曾好意劝马永生放弃在此地打井,认为可能会徒劳无功。
马永生冷静、客观地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他的信条是“尊重前人但不迷信前人”,他虚心向前辈们请教,带领团队从基础地质研究和地球物理研究做起,经过一系列严谨的考察和勘探测量,提出了探索海相深层、超深层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思路。
针对普光地区碳酸盐岩目的层的地质条件,马永生提出“不打‘高位’打‘低位’”的勘探思路,这种勘探方式的大跨度在当时国内前所未有,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勘探部署。
2001年11月,“普光1井”开钻,2003年5月就到达了5700米的设计目的层。马永生和他的团队终于发现了他们期盼已久的巨厚的天然气层。当测试点火成功的那一刻,他喜极而泣:“这可是被‘冷水’浇出来的‘金娃娃’啊!”
随后,马永生又提出了普光气田整体部署方案,共部署并组织实施探井29口,勘探成功率高达93%。2007年,马永生带领团队再接再厉,取得了元坝等大型气田的重大突破,实现了几代地质学家的梦想。
有3个关键词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出他的成就:我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理论研究与勘探的探索者、我国最大的海相气田——普光气田的主要发现者、跨世纪工程——川气东送工程的主要贡献者。
“所有的成果都是集体完成的。”面对这些荣誉,马永生总是这样淡然。他说在艰辛的科学探索道路上,自己之所以能够坚守,都源于老师、同学和团队给予他的莫大帮助,还有妻子、岳父母对他的支持。
2007年,马永生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需要他签字保证3年内不离开中国。马永生爽快地签下自己的名字:“我的事业在中国,我一辈子都不会离开我的祖国。”
对祖国的爱,源自他艰难的成长经历。他告诉记者,因父母早逝,他独自拉扯3个弟弟妹妹长大。正是靠着国家提供的助学金,他从大学本科一直读到博士,成为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国内培养的博士生。“如果没有国家和组织上的培养照顾,我是不可能走到今天的。”马永生一生对此心存感激。
成绩和荣誉,并没有让马永生停下探索的脚步。他带领团队继续在海相领域开展盆地动态演化恢复和模拟分析、复杂储层地质建模与预测等油气勘探理论研究和探索,继续迈着他那坚实的脚步,为我国油气工业“二次创业”宏伟目标的实现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