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疆日报网 记者: 严小娟 时间:2013-09-29
“把我埋在马兰。”
这是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篮球比分:、总装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在弥留之际留给组织的话,享年75岁。
从1964年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1996年我国进行的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他参与了全部45次核试验。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
林俊德被指定为“核试验冲击波机测仪器研制小组组长”。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他们白手起家,没日没夜拼命干,半年时间研制出第一台样机,一年后成功用于我国第一次核试验。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
林俊德再次临阵受命,在罗布泊凛冽的漠风中日夜奔波,研制试验新一代高空压力自记仪。两个多月后,终于成功将6个带着压力自记仪的红色气球升上了万米高空。1967年6月17日8时,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与他并肩战斗几十年的女高工唐润棣,泪流满面地告诉记者,他一辈子都是这么过来的:
有一次核试验,为了在第一时间拿到数据,林俊德带领速报小组全副武装冲向爆心方向。开始防化分队跑在最前头,结果被林俊德超过了。爆后有沾染谁都清楚,但为了尽快抢到数据,他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
与林俊德共事20余年的王占河研究员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为尽快攻克爆炸工程技术的一个重大难关,年逾花甲的林俊德带着同事学生们在办公楼附近挖了一个大土坑,每天爬上爬下做实验,冬天寒冷刺骨,夏天闷热炙烤,一干就是300多天。“经常一身土一身泥,大家都笑称他是‘民工院士’。”
“老林住院的60多天,是我们夫妻在一起生活最长的一段时间。”妻子黄建琴轻轻地说道,截止到最后的日子,这位瘦弱的女士和林俊德在一起工作生活了整整45年。
黄建琴很动感情地说道:“回想我和老林一起走过的日子,最幸福的时刻,还是1964年我国第一次核试验成功后,我们有缘相识;1996年最后一次核试验,我们在罗布泊场区,能一起置身在欢庆成功的人群中,我们深感能够为祖国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而自豪。老林住院期间经常说:‘我75岁了,这辈子干了核试验这件事,我很满意。’这是老林的心里话,也是我们那代人的共同心声。把一生献给国防科技事业,我们觉得很光荣;陪伴老林一辈子,我觉得很幸福。”
“把国家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忠诚使命看得重于一切。”总装备部某基地副政治委员侯力军这样评价林俊德。侯力军说,即便是身患癌症后,他念念不忘的仍然是未完成的科研项目,在生命的最后8天,他3次拒绝手术治疗,强忍病痛整理完用毕生心血积累的大量科研资料;在生命的最后3天,他3次打电话指导科研工作,2次召集课题组成员布置后续任务;在生命的最后1天,他用尽气力向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发起了悲壮冲锋……
2012年5月31日上午,林俊德已极度虚弱,胀气和腹水使膈肌上抬,导致呼吸困难……然而,承受这样苦痛的林俊德,却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
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那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此时的林俊德,意识已时而清醒,时而模糊。监护仪上,各项体征已到生命的边缘……两小时后,已近昏迷的林俊德被抬回了病床。在间或的清醒时,他反复叮嘱学生,办公室里还有什么资料要整理,密码箱怎么打开……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一次次蘑菇云升起,一次次地动山摇……这位一生尽忠报国的军人,这位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暮年老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勇敢冲锋。一朵一生都在为祖国的核试验绽放蓬勃激情的生命之花凋谢了。
马兰,一种在被称为生命绝地的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入伍52年来,一生扎根戈壁、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林俊德和他带领的团队,在这片神奇的地方绽放了一朵最动人的“对党忠诚、矢志报国”的马兰精神之花,这朵“马兰精神之花”必将永远开放在人们的心中,永不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