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网(新华教育) 记者:林丹 尹晓铄 时间:2012-08-16
当中学生遇上浙江省最年轻的院士;当埋头苦读的孩子,近距离贴近农业科研;他们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8月11日晚,近百名参加2012年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浙江营的中学生,与篮球比分:、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陈剑平面对面,开了一堂特别的科学会客厅。
出生于1963年的陈剑平从学生时代开始,谈起了走上科研之路的故事——
读书时,老师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我的英语老师严惕非,要求我们背出、默写每一篇英语课文。因为他要求严格,我每次英语考试都能考95分以上,所以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候,我每次都很期待英语课。他的严格,也让我在出国时获得很大优势。其他人都在过语言关,我已经可以轻松与人沟通。
我的物理老师董仁国,知识渊博,富有创新性,可以自己组装黑白电视机,我们对他特别崇拜。虽然没有刻意去学,但我很多性格脾气,都受到了董老师的影响。
我的生物学老师周小平,上课特别生动,把自然界的普通现象,在课堂上说得绘声绘色,启发了我对生物学的兴趣。我想学生物学,就来自周老师的启蒙。
我要感谢我的高中班主任冯駸(音:qin)。高考那天,第一天下午的数学,我没有考好,有一页题没做。冯老师当晚为了让紧张的我能睡着,给我吃了两颗“安眠药”,事后才告诉我,原来那是“维生素C”。
作为中学生,你们很多人生价值观尚未形成,但要学会感谢。
大学毕业后到农科院,我发现同事们要到开水房打水,上班时拎着一个满热水瓶,下班时拎着一个空热水瓶,很麻烦。
我主动提出负责同事的打开水工作,骑着一辆三轮车,每天义务为同事打开水、搬运热水瓶。也许是因为“打水”积累出的好人缘,不久,农业部下达一个重点研究课题,领导把我安排到这个课题组,跟随阮义理研究员开展植物病毒研究。
可以这么说,如果我当时没有去做像打开水这样的小事,也许老师也没有注意到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许国家重点课题下来以后,领导也没考虑到让我去参加,也许接下来就没有出国,或者解决科学问题的机会。所以,在工作中,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很重要。
但这些事你不能带着功利心去做,要发自内心。人家的问题得到解决,你内心有一种快乐就够了;你如果带着要求回报的心态去做事,最后会坚持不了,会抱怨。
1992年我去英国读博士,1995年获得英国丹迪大学植物病毒学博士。
回国后,我组建了植物病毒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已经发展为部省共建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培育基地,农业部植保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我的人生轨迹也有了一个从“I”到“T”的角色转换。“I”就是“我”,是对实现自我科技人生的追求;而“T”则是英文“团队”(Team)的第一个字母。
要写好“T”,“I”就必须粗壮。所以,要建立一个团队,自己要先做到位、做好。
“T”也可以理解成是T形舞台,让你的学生、同事,在这个T型舞台中能够充分展现他们的风采。我们的团队,现在科研成绩捷报频传,在植物病毒缺失突变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重要粮食作物病毒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介体真菌土传毒特性、抗源筛选及综合防治等方面做出大量原创性工作。
现在,我还在转型。当上院士后还要写好G(Goal)目标,即国家战略目标。中国工程院是国家的科技思想库,要求院士不仅是战术科学家,也要成为战略科学家,这是我接下来努力的目标。
现在,第三次绿色革命已经开始,核心是分子设计育种技术。主力将是在座的各位中学生。
通过人工的方法,我们未来也许可以设计出很多新的品种形状:比如把茄子和马铃薯融合在一起,上面长茄子,下面长马铃薯;比如把番茄培养成“参天大树”,终年结果,每株生产1吨番茄;比如让马铃薯漂浮在营养液中生长……
我和我的团队正在做的,是利用组培技术发展种苗工程:利用一个植物细胞,培养一株植物。可以通过任意一段枝条芽尖,接种在培养皿中,让它在一定的培养基中生根、生长,在玻璃瓶中生长,最后种到田里去。这都是未来的挑战方向。
过去我们的农村工作艰苦,大家不愿意做农民,也不愿意上农业大学。未来,农业会变得富裕而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