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22日电 “我‘玩命’研究瓦斯的最高意义就是保卫生命。”日前,淮南矿业集团总工程师、篮球比分:袁亮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1980年到1997年间,淮南矿区发生瓦斯爆炸事故17起,死亡396人,每生产百万吨煤就有4人付出生命!袁亮曾4次冒死在井下指挥处理瓦斯爆炸事故,矿工兄弟被无情吞噬生命的惨痛场面深深扎在他心里。
袁亮下定决心:驯服“吃人虎”,打破淮南矿区瓦斯事故频发的“魔咒”。他做到了,过去15年里,没有让瓦斯再夺走淮南矿区一条生命。
工人们说,百年老矿的煤海吞没过他们的祖父、父亲、兄弟,似乎挖煤就意味着有人离去。但袁亮用技术创新终结了这种悲情。
“我就是要让铁一般的事实证明:矿工可以安全体面地工作。瓦斯是‘纸老虎’,可以为我所用。”袁亮说。
他怎么做到的?保卫矿工生命和将瓦斯变害为宝的技术创新究竟是什么?
答案深藏在曲曲弯弯黑暗如墨的巷道里,隐匿在办公室日复一日通宵达旦的灯光中。
袁亮说,他和煤炭有缘,与在地层深处燃烧自己把光和热献给世人的“煤黑子”有缘。
1960年,袁亮出生在困难年份的困难老区,大别山的千山万岭赋予他沉稳多思、坚韧不拔的秉性。1982年,他以优异成绩从淮南矿业学院毕业,放弃了到北京机关工作的机会,甚至生平第一次违背让他留校任教的母命,毅然投身淮南矿区一线。
“带着罗盘和工人摸爬滚打,佝偻着腰甚至爬行在万米巷道中细细观察默记煤层的节理方向就是当年的我。只有在一线,才能如鱼得水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采矿现场,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袁亮说。
没有自投罗网的老虎,也没有一帆风顺的创新。
淮南矿区是高瓦斯矿区典型代表,而且透气性特别低,煤层埋藏在地下800到1500米,被公认为我国煤矿瓦斯治理条件最复杂的矿区。另一方面,淮南邻近经济发达的江浙沪,是华东重要的煤电生产基地,经济发展需要用煤,人民生活需要用煤。
1996年,一纸总工程师的任命,使袁亮成为全国千万吨特大型煤矿企业最年轻的总工。
瓦斯不治,矿无宁日,生命至上,使命如山。任命当年,袁亮就开创性地提出“卸压开采抽采瓦斯及煤与瓦斯共采”——打破传统的自上而下开采顺序,选择瓦斯含量相对较低的薄煤层先开采,造成上下岩层移动膨胀卸压,从而增加煤层透气性,使相邻煤层瓦斯解析为游离瓦斯,再通过巷道和钻孔“抽”到地面。
“先抽瓦斯后采煤,就把瓦斯爆炸危险解除在采煤之前了。抽采瓦斯,就是让老虎开口,然后虎口拔牙,这样老虎就吃不了人了。”袁亮说,“创新得进入角色,摸清规律症结,提出最简洁的解决方案。”
创新,是在尊重权威和打破学术禁区之间的艰难探索。
作为矿里的年轻人,袁亮抛出的卸压开采对老一辈技术骨干来说是“天方夜谭”。
“几乎所有‘内行人’都怀疑,反对试验。理由只有一个:从未有过。”袁亮说,这时需要在科学依据基础上有一颗坚定的心。好在多年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源在关键时刻总是力排众议,支持他放手一搏。
两年后,卸压开采试验取得成功——仅潘一矿一条巷道就抽出1000多万立方米瓦斯,相当于当时全局抽采量的2倍。
创新,就要在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新路。
卸压开采实现了瓦斯“治得住”,仍存在巷道工程量大、瓦斯治理成本高等弊端。其实瓦斯是害,也是宝。它的主要成分甲烷,无色无味无毒,可发电,可民用燃烧,可作为化工产品。如不加以利用任意排空,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
2004年,袁亮提出了“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理论,把科学开采提高到新阶段。
2007年,经过近4年3000多次试验,他进一步提出“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获2008年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特等奖,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是采矿技术的一次革命,为我国深部3万多亿吨煤炭资源安全开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2011年第22届世界采矿大会授予袁亮“突出贡献奖”,表彰他“在改善世界煤矿安全理论创新及工程实践方面的突出贡献”。世界采矿大会国际组委会主席杜宾斯基先生感叹道:“采矿核心技术在中国,煤与瓦斯共采是未来煤炭开采永远的主题”。
科学家和开拓者的目光永远在前方。
2009年,在不到50岁当选篮球比分:后,袁亮更加锤炼自己科学发展的自觉。他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将研究成果推向全国。面向未来,他呼吁从高投入、高素质、强技术、严管理、重利用五方面推广瓦斯安全文化。
“一切为了职工,一切为了发展。”袁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