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5日 来源: 科技日报
本报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刘莉)为什么中国缺乏领军性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生命最后时刻留下这样一个问题,来自各方的声音都在为 “钱学森之问”寻求答案。今天举行的“中国工程院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名誉主席宋健给出了他的答案:“答案就是没有‘淮海战役’。有大战役才有领军的统帅,要敢于干科学大工程,只有在大的科学工程取得胜利的时候,领军人物就必然会出现。” 宋健也经常看报纸上各种关于“钱学森之问”的讨论。“说我们书念的不够、这个不够那个不够,我觉得都不是答案,学校的教育为领军人物的出现创造条件非常重要,我觉得现在高等教育总的来说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如果没有大工程的话,领军人物还是出不来,这是我主要的观点。”他认为这一点以前讲的比较少,但非常重要,不容忽视。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的三大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我们的元帅都是在指挥大战役中出来的。”宋健觉得我们现在还是应该支持大工程,大工程是中国强盛的标志,也是培养领军人才的沃土。 我国的大工程是从钱学森指导下的“两弹一星”开始的,宋健回忆,当时原子能方面大概30个院所、200多个厂,还不算部队,直接参加设计、试验、制造的同志几十万人,这么大队伍、这么大范围的工程,只有国家、中央下决心调动全国各地的力量才能组织起来。 如今我国的航天领域人才辈出,“现在都是三四十岁的小孩儿在干,都干得很好啊”,宋健为口中的“小孩儿们”感到骄傲。 他举了几个大工程造就领军人才的例子,三峡工程便是其中之一。这个论证了76年的大工程,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9年全部完工,无论发电量、装机量、机器设备都是世界第一。 几天前,宋健收到了俄罗斯科学院的一份杂志,其中几位俄罗斯权威水电专家的文章都把三峡放在第一位。“无论哪个方面都超过他们,包括尺寸,70万千瓦水轮机转轮名义直径9.7米,俄罗斯到现在生产还没有超过7米,他们就说中国不得了。” “三峡建成以后,中国很多方面上了很大的台阶,没人敢小看中国。输变电、变压器、直流输电正负100万伏,俄罗斯想搞没有搞成。所以在这个领域里中国随便出去个工程师,都受到大家尊敬。这个领域的学术组织如果没有中国人参加,就无法代表该领域的国际最高水平。” “上一个大工程,可以带动一大片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国家受益、老百姓受益,领军科学家自然也出来。”宋健说。 今天的座谈会上,徐匡迪、周济、王永志、戚发轫等多位篮球比分:从自身角度讲述了对钱学森创新求实精神的认识,共同缅怀这位中国科技界的帅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