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炯 来源: 发布时间:2008-7-30 21:53:52 |
|
今年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50周年,在校庆纪念活动中,有关中科大主要创办人之一、中科大力学和力学工程系创建人和首任系主任、“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院士的一系列活动格外受到各界关注,其中就包括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钱学森“火箭技术概论”手稿及讲义·钱学森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二册)。
这套书得到了方方面面的重视,手稿和讲义的原件由钱老的儿子钱永刚提供;科大出版社组织了由多位专家组成的编委会,由常务副校长侯建国领衔,副主编朱滨是当年的教务长,编委会成员大多是钱学森先生的学生,而孔祥言老师是钱学森先生之后接手这门课的继任者。
重现历史的“准专著”
钱学森先生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下文简称中科大)力学和力学工程系主任长达20多年,《钱学森“火箭技术概论”手稿及讲义·钱学森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收录的“火箭技术概论”课程,最早是为58级学生讲授的。当时每一讲发上一次的讲义,具体流程是这样的:每周四上课,上课时由助教将授课内容记录,周四下午至周六助教会将课堂记录整理好交给钱先生,周日由钱先生校订。周一记录被退回助教核定,之后马上付印,再在下一周上课时候发到学生手中。“火箭技术概论”一堂课3小时,每周1堂课,共13周,之后复习考试。因为没有课本,学生需要十分努力地记笔记。又过了一年,钱先生将讲义整理成为专著《星际航行概论》,送给58级、59级学生。
本书责任编辑高哲峰介绍说:“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星际航行概论》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再版,现在发现了这份手稿和讲义,正好把它们一起出版,可以对比阅读。出版这部书,我们对于它的定位想了很久。有的老师说,因为钱先生的想法很先进,直到现在他的很多思想依然很超前,比如他对于发动机的设想,于是就想将这本书当做学术专著来出。”
最后这部书被定位为“准专著”,手稿和讲义的提供者、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不主张将这本书以专著的形式出版。他认为,配合中科大50周年的纪念,理应选用和中科大联系最密切的形式和内容。专著形式的《星际航行概论》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过的,而且此后钱先生再没有在中科大讲过这门课程。
最能反映钱先生在中科大教学活动的是这份备课用的提纲手稿,以及之后印刷出来的讲义。这份讲义用纸粗糙、采用油印方式、印有“机密”字样和编号,并且配有当年的课程表、测验题和学生笔记等所有能找到的文献,这些都充分反映了当时的教学条件和课程性质,恢复了这门课程的原貌,具有极强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当然,随着科学的进步,教授火箭技术的教材多如牛毛,书中所反映的内容也并不见得适合今天的教学趋势和要求,所以更应该让读者感受到这门课程在当时的地位。另外读者也能在书中发现很多钱先生对火箭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比如高速星际飞行器的耐热材料、航天器的轻质化等等,这些在今天的科研、生产实践中都得到了印证。
当时我国培养火箭导弹人才是机密,这门课的开设是机密,课程内容更是机密。当时所有听课人员都必须凭证进场,所有有关这门课的资料在晚自习后都要装档案袋中收回,学生不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