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学力量、探索激情与创新实践融会结合时,会营造一个怎样的医院?
当一所军队医院,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探索转型之路的战略动力后,又会表现出怎样的风貌?
解放军总医院用7年硕果累累的实践,给了我们生动的诠释。
自2004年提出创建“研究型医院”的构想以来,这个典型的诊疗型医院,一跃成为创建研究型医院的领头羊:拥有6个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全军医学重点实验室,27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研究所;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1项,省部级二等以上成果奖励105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824项,国际国内专利135项;门诊量、收容量、手术量等核心指标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每年500余万军内外患者在这里得到医治。
“建设研究型医院的实质,就是把临床上发现的问题、遇到的难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再把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提高诊治水平和为患者服务的能力。”院长李书章一语中的。
2010年7月,参加军队师级以上医院管理创新研讨会的代表们,在解放军总医院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新风范:它是医疗高新技术的研发者、先进医疗水平的代表者、高层次医疗人才输出者、现代医院管理模式的创新者。作为军队总医院,它当之无愧地是军事卫勤保障领域的开拓者。
一个大胆构想:
冲击科学前沿,创建研究型医院
2004年冬的一天,时任解放军总医院院长的秦银河面对一份学术资料陷入沉思。在资料中,发达国家建设研究型大学取得的成就,吸引了他的注意:100年间,世界前100名研究型大学,获诺贝尔奖的数量占获奖总数的94%……
几天后的党委会,主题是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秦银河向与会同志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借鉴“研究型大学”的理念,创建研究型医院!
这可是个大胆的提法!大家为之一动,但疑虑也很多。医院的任务是看病,搞科研荒废了主业怎么办?把研究放在首位,会不会造成“研究第一、治疗靠边”的偏差?
思想难统一,那就让大家来讨论吧。一向严谨务实、崇尚科学的党委成员、医疗专家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探讨了一个个影响深远的问题:不转型,能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要?
一次形势分析会上,让大家明白了趋势: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常见病、多发病越来越多地留给了临床医院、社区诊所来医治,大型医院必须把重点放在疑难复杂病的诊治、新发疾病的控制和发明新型医疗技术上,不强化研究不行啊。
不转型,能不能担当军队医疗体系中的最高等级单位的使命责任?
讨论中,院领导列举了外军一些医院通过科研创新,提高战时医疗保障能力和效率的事例。对比起来,我军因为缺乏相应科技、人才和设备造成许多困难,说来就令人惭愧。
不转型,能不能让医院在科学发展的大潮中保持曾经的历史荣誉?
作为全军官兵寄予厚望的解放军总医院,在医疗技术和水平上,只能永远冲在发展、创新的最前沿!没有先进的科研创新,如何面对全军将士?
要创建研究型医院,目前的条件是不是已经具备?
这一次,回答是肯定的。经过长期努力,医院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诸业务于一身,具备体系结构优势;有各类技术人员3600名,包括4名院士、280余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具备人才优势;每天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多达6000余人次,2003年的危重疑难患者比例就达75.53%,具备病源病种优势……
决心终于在2006年的医院第九次党代会上定下:靠科学研究引领科学发展,推进由传统综合性医院向研究型医院的转变!从此,一个被解放军总医院人称之为“第二次创业”的实践,拉开了序幕。
一套转型举措:
突破落后理念,解放创造激情
摆脱传统惯性,跃入新的状态,转型之难就在于既要破、又要立。引入八方之风,激励思想解放,合内外之力推动转型,这就是解放军总医院人的选择。
研究人、服务人、发展人,哪一条都要求确立“人才为本”的理念。“构建有利于人才团队成长的机制”就成了首选之策。于是,组织研究型科室和研究型人才评鉴,形成铸造研究型医院主体骨架和中坚力量的导向机制;建立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库、设立培养基金、开展交叉代职,完善有计划、分层次、个性化的培养机制;面向全国引才、汰劣,形成内有动力、外有压力的竞争机制……
冲刺医学前沿,必须瞄准强者。于是,“强强联合”的研发路子走开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佛大学等20余所国内外知名院校,航天工业总公司、西门子公司、GE公司等30余家科技企业,协和医院、俄罗斯陆军总医院等10余所国内外著名医院都是解放军总医院的合作者。
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市场的支撑和激励,研究型医院就会沦为空谈。于是,紧盯市场的需求和动向推进科研创新的决策出台。“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平台”领军人、总医院基础医学所所长付小兵院士介绍:面向市场,激励目标明确,投资保障持久,能够把真正的好项目好成果尽快应用到医疗实践中,造福患者,有很好的效率、效益和效果。去年,付小兵领头完成的一个项目,就获得企业的巨额资金支持。
“转化医学”是世界上许多先进医疗机构的成功做法。要使研究型医院“打通科研创新与医疗实践之间的阻碍”,就非得搭起“转化平台”不可。解放军总医院就把“科技成果转化率”作为业绩、才能评价的重要指标。力度颇大的奖励与淘汰措施迅速出台。科研课题经费篮球比分地向中试和推广环节倾斜。与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的合作更加紧密,向企业界、国内外重要的成果转化交流会议推介项目也受到鼓励。
一些重要创新需要有力保障。院党委决定,设立创新基金,实行申报答辩与项目竞争相结合的经费分配方法。仅近5年,就先后成功申报国家“973”、“863”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49项,获资助经费4.4亿元。“苗圃基金”、“新药研发基金”、“实验室建设发展资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也纷纷取得实质性成效。
一场科学鏖战:
瞄准医疗难题,发起集群攻关
医疗领域的研究,综合性、复杂性都极强。每一项科研创举,更需要有组织的科学鏖战。单打独斗式的研究已经很难解决日益复杂的医学问题了。
由医疗一线的名家挂帅,组成一个个科研团队,瞄准科研难题进行“集群式攻关”。这一做法,为推动向研究型医院转型提供了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生力军。
医院政委阮炳黎认为:“卓有成效的集群式攻关,使我们打造和培养了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的学科群和高素质人才方阵,努力抢占国家医学技术的制高点。”
肾脏病科——在陈香美院士的带领下,依据8000余例肾活检病人的临床、病理、基因数据库资料,提出了治疗重症IgA肾病的方案,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证实了其疗效,得到国际肾脏病学界的高度评价。
心血管外科——在高长青主任的带领下,组建了国内第一支机器人心脏手术团队,2007年以来在全机器人心脏手术领域一直保持国际领先水平。该院共完成480例手术,至今仍保持着成功率100%的不败纪录。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国内外首创了“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的整体实施流程并形成技术规范系统。使新生儿听力缺陷的发现率提高了20倍以上。
肝胆外科——董家鸿主任带领团队,使肝胆外科目前在人间活体肝脏移植、活体双供肝移植术等多项尖端技术以及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面,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神经外科——许百男主任和项目组成员,在术中核磁共振和神经功能导航领域擎起了领跑者的大旗。该系统创始人、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Peter Black感叹:“这里的技术水平居然能超过我们,你们真的很了不起!”
骨科——整合创伤、脊柱、关节等专业组人才,攻克完全性脊髓损伤所致的截瘫这一公认的世界性医学难题,研究出 “神经旁路”技术,摘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研发的防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技术,在国内200余家医院推广应用。
普通外科——董光龙教授成功开展了全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加全胃垂直折叠术(LAGBP),使解放军总医院成为大陆首个、全球第二个成功实施此类手术的医疗单位。
南楼呼吸内科——刘长庭主任自1998年参与空间生物医学研究,完成了13项有关空间生物医学的研究课题。失重对肺脏影响及其防护的基础研究、失重的生物学效应研究和应用都被评选为军队医学科技重大成果奖。
还有,超声诊断科唐杰主任所带团队进行的超声造影技术在腹部实质脏器创伤诊治中的系列研究;病理科韦立新主任和邰艳红科研小组联合兄弟单位进行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基因的研究;介入超声科梁萍主任和于晓玲教授所带研究小组关于根治灭活小于6厘米肿瘤的研究,都捷报频传,战绩喜人。
一腔人民情怀:
研究服务人民,成果惠及大众
解放军总医院的“院徽”上,除了代表着救死扶伤人道主义精神的国际通用标志“蛇杖”外,还有一朵玉兰花。它绽放在人民解放军军徽的底色上,表达着一种别样的情怀:白如玉兰的医学之花,向人民群众开放!
“研究和医疗的根本目的,都在于服务最广大的群众。”从医院党委到全体医护人员,这是一个不变的信念。为了这个信念,“规范医疗”、“集成医疗”、“安全医疗”、“温馨医疗”的理念先后提出,并付诸行动。
这些年,一号难求,一床更难求,老百姓看病、住院比挂号还难,一直都让解放军总医院人感到不安。经过一番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在全院创立并推开。
小儿外科主任李浩宇说:“临床路径是按临床治疗进程确立的一个日程表,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日程,处理病人的医疗事务,确保医治过程紧凑、科学、有效。”
以前一个普通外科手术要等一周以上才能做,现在胃癌患者仅4天就上手术。这让老百姓能够省下许多钱,把有限的财力花在治病上。肝胆外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住院时间,由7天缩短至2天,人均节省费用近1400元!
集成医疗,则是着力于整合学科优势,提供个性化服务。主要通过整合各相关学科临床和技术的优势资源,建立专科和专病诊疗中心、联合诊疗组,提高肿瘤等重症疾病的综合治疗水平。
安全医疗,更关注“让患者放心满意”,确保诊断准确、治疗得当。温馨医疗,突出追求“使患者看病便利化”,比如推出“银行卡就能当医疗卡”的举措,使来看病的群众从挂号、到检查、取药,都不用去排队,只需用银行卡直接在窗口交费办理。
更重要的是,全体医护人员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和人道主义精神的自觉意识。
呼吸内科主任陈良安告诉记者,该科全力推行“一切从爱开始,沟通从心开始”优质服务模式,以最大热情满足各类患者需求。2010年,该科收容患者2174人次,门急诊量82097人次,完成各类检查19600多例,没有发生任何医疗纠纷。有统计表明,2010年来总医院的患者,就医满意率高达96.8%。
一个执着追求:
坚持“姓军为兵”,勇当保障先锋
2009年1月9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2008年度国家科技成果奖励大会现场。伴随着欢快的乐曲,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主任王岩,从胡锦涛主席手中接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大红证书。这是让所有总医院人都为之自豪的时刻!让王岩获得殊荣的成果叫“战创伤脊髓神经损伤救治及晚期功能重建的系列研究”。
“我们是全军的总医院,姓军为兵是建院方向,瞄准战场需求,才是科研攻关的首要选择。”时至今日,院领导的这番话,仍让王岩记忆犹新。
和王岩团队一样,全院的各个科研、医疗单位都把攻关着力点聚焦在多样化卫勤保障需求上。“部队指战员腰痛等病因学调查、防治及相关研究”、“骨关节训练伤微创诊疗的系列研究”、“超声造影在腹部实质脏器战创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以“军”字头为牵引的一批科研项目,在总医院遍地开花。
战创伤及其他严重创伤致应激性肾脏损伤、急性肾衰竭的早期诊治及综合救治是肾脏病科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陈香美院士带领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利用研究成果组织救治挤压综合征导致的严重急性肾衰患者,使许多伤员免于截肢,肾脏功能得以恢复。
“关注救灾官兵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