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维系国家粮食安全的“超级”团队--记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2-02-24

【 字号   】

  新华网湖南频道长沙1月30日电(记者周勉)这里不光有袁隆平,还有很多袁隆平所说的“良人”。这里是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如果不是大门上袁隆平题写的“发展杂交水稻 造福世界人民”,很多人即使来到跟前,也想象不出这里就是载誉无数的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绿墙黄漆的大门,刚好就是水稻成熟的颜色,无数人在这里为国家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发展默默地奋斗。

 硕果累累的2011 不止“900公斤”

 刚刚过去的2011年,可以说是研究中心收获颇为丰硕的一年。2011年9月18日,农业部组织中国水稻所、江西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浙江省农业厅、湖北省农业厅、沈阳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在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对中心选育的杂交稻“Y两优2号”108亩高产攻关片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加权平均百亩片亩产达926.6公斤,标志着第三期超级杂交稻(亩产900公斤)攻关取得重大突破。

 此外,由袁隆平院士提出、研究中心负责的2011年“种三产四”丰产工程项目在湖南省的示范县已发展到47个,比2010年增加11个。研究中心还牵头组织了超级杂交稻高产示范暨“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协作会议,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河南、安徽、浙江等七省区参加。据湖南省“种三产四”项目协调员、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产业处处长彭既明介绍,2011年湖南全省共有示范面积716.73万亩。按项目比前五年平均单产增加计算,2012年总增产稻谷10.37亿公斤。

 2011年 研究中心共接待参观访问或学习的国内外各界人士2430余人次,接待了来自亚、非、拉、美等各大洲1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和党政要人。

 去年,研究中心在杂交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方面新上一批科研项目,包括“氮高效杂交晚稻丰源优358高产高效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湖南省双季稻大面积均衡增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杂交水稻节氮降污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等,先后在湖南省、湖北省等地共安排田间小区试验35个及示范42个,并在湖南浏阳、长沙县、汉寿县及湖北等地设立了8个示范基地。

 一个德才兼备的团队

 有人说,在世界杂交水稻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中国的研究水平仍能处于领先地位,是因为中国有别国所不具备的团队以及这些团队中的个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Y两优2号”的研制过程,就是我自己的成长过程。超级杂交稻“Y两优2号”研发团队负责人、袁隆平的学生邓启云说“从1997年考上袁隆平的博士起,我就一直跟着老师在做‘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研究。”

 “老师说过,杂交水稻高产最核心的技术,就是将形态改良和杂交优势相结合。”邓启云向记者转述了袁隆平曾打过的一个比方,良好的形态就是像姚明一样的“好身材”,而杂交优势则是不能“虚胖”,要体力充沛。

 为了育出新的超级杂交稻品种,邓启云和同事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别人在家里吹着空调的时候,我们却在大太阳下观察水稻开花。连伞都不能打,打了就看不清。”邓启云说,团队里很多研究人员已连续好几个春节不能与家人团聚,至于阳光暴晒、跋山涉水,对于搞水稻的人来说更是“家常便饭”。“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搞我们这行的能以苦为乐,我认为是总有希望在那里等着你。”邓启云说。

 从1975年被湖南省农科院水稻所聘为学员,陈秋香就一心扑在研究上。36年来,他没有一个春节陪过家人。只有每年5月到10月留在湖南,剩下的时间都“钉”在位于海南三亚的南繁制种基地,负责课题设计和后勤保障工作。常年在外,作为父亲的陈秋香无法顾及孩子的学业。两个孩子都没有考上大学。如今,只能靠替人打工生活。

 现在,陈秋香已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海南试验站副站长。老陈想都没有想回湖南的事,原因很简单:“几十年了,都是我在负责后勤保障,我比任何人都更熟悉这里的情况。”

 “我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亏欠两个孩子。可你要问我后不后悔,我真的不后悔。”陈秋香说。有付出就会有收获。这些年来,陈秋香多次荣获湖南省农科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先进工作者称号,他参与的“V46选育与制种”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和湖南省进步一等奖。

 年轻是保持前进的动力

 为了延续这种人才优势,并配合研究中心科研工作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分子育种力量,2011年中心引进博士2名,硕士1名,学士1名;聘用技术干部8名,其中博士1名,硕士3名,本科生3名。目前研究中心有10多名科技人员在职深造、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其中1人在美国深造。高层次研究人员比例上升,人才队伍结构趋于优化。

 研究中心年青一代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和奉献精神给记者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

 2004年研究生毕业后,刚到中心工作的舒服和女友憧憬着第二年元旦举行婚礼,一切都按计划筹备当中。结果当年11月安排科研任务时,袁隆平点名要带舒服去海南三亚,有人提醒不知情的袁先生,小舒马上就要结婚了。袁院士爽快地说:“结婚?提前啊!我来主婚。”舒服三番五次上岳父母家做工作,又磨嘴皮哄女友,在匆忙拍了张婚纱照后,提前举行了婚礼。可他没想到,这第一次出差竟3年没回家。

 今年39岁的王伟平与舒服同时进入研究中心。因为对杂交水稻研究痴迷,在田间地头埋头研究,一做就是好几个月。有一次,他在野外搞一个项目,因为条件艰苦只能自己生火做饭,揣在衬衣兜里的打火机不慎掉入锅中,整口锅顿时炸开,炸得“感觉自己的脸比平时大了一倍”,是当地村民抬着他走了两个小时,才送到医院治疗。

 如今,舒服先后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强优势水稻杂交种的创制和应用”、科技部863重大专项“两用核不育系的提纯复壮技术研究”,还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新品种保护8项;王伟平也承担着农业部的多项专项课题,并主持一项湖南省自然基金项目。

 袁隆平院士曾这样评价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这些年轻人:“他们身上吃苦耐劳的精神出乎我的意料,国家粮食安全维系在他们身上,我很放心!”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