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李玉兰 时间:2015-03-19
2015年1月7日,这一天,我国火炸药行业需要铭记。因为从这一天开始,这个行业要适应没有徐更光存在的日子了。
很长时间以来,军工界在爆炸领域一遇到难题,首先就会想到徐更光。
工厂发生事故时,徐更光亲临现场,分析原因,有他就有了主心骨。
从1984年起,徐更光就担任了兵器工业部火炸药专家鉴定委员会炸药组组长,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多年来,国内炸药方面的各种论证、立项、检查、鉴定,他都是把脉人。
“徐更光在炸药行业钻研了一辈子。他最了解行业的需求,最有发言权。我们是制定计划的,但很多时候都是徐更光推着我们往前走。”原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计划处的一位负责同志说。
中国火炸药行业已经习惯了有徐更光的存在,而今,他离去了。
8701
2010年秋,中关村南大街5号院,柿子树枝头挂起累累果实,记者第一次见到了火炸药行业威名赫赫的徐更光。
老爷子穿一件军绿色的夹克,头发雪白,梳得一丝不苟,热情而爽朗,有一种和78岁高龄不相符的精悍。
话题的开始非常轻松,漫画、上网、摄影……徐更光很“时尚”。
1932年11月18日,徐更光出生在浙江东阳吴宁镇的一个职员家庭。小时候喜欢吹笛子、吹口琴,最喜欢画漫画。老师讲课的时候他偷偷在下面画一幅老师的漫画,这个“爱好”甚至在他自己成为老师后也保留着。
1951年秋,徐更光从金华中学肄业,参加了新中国高等学校的全国招生考试,他接到了南京工学院(南京大学前身)和东北兵工专门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起初,中学学历证书等资料已经到了南京工学院。此时抗美援朝开始了,参军,是那时热血青年的共同梦想。他从南京工学院老师那里要回了自己的证书,远赴东北。
然而,徐更光并没预料到,东北兵工专门学校没能圆他的军旅梦,而他多年以后却成为军工重臣。
东北兵工专1951年以后的学生不再有军籍,不再是军人。不过学校在伙食、津贴、日常管理等方面还和以前一样维持军校方式。徐更光成了一个“准军校生”。1953年,该校的兵工专业并入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教师、学生、教学设备等一律迁往北京。徐更光成了北京工业学院化工系火工品及装药专业的学生。
1956年,徐更光留在化学系,教授弹药学。1962年随着专业调整他来到刚组建的力学工程系,1971年,他是力学工程系实验室主任。
从化学系到力学工程系,徐更光的工作内容并没有变,身份却变了。这个变化背后是一件影响深远但并未引起特别瞩目的事情。
我国爆炸专业最早在东北兵工专门学校出现时,当时认为炸药的研制属于化学领域。国家需要用什么,系里就学什么,头绪不清楚。
爆炸学的主干学科是什么?怎样理解主干学科?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怎么打基础?怎么搞才能思路清晰?这些问题都要认真地思考。实际上,爆炸学是工程力学,能量、速度、结构等都是力学的事情。只懂得化学,研制不出有威力的炸药。
力学工程系的成立,归功于徐更光的导师、原北京工业学院副院长丁儆先生,他对我国爆炸学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徐更光和丁儆年龄相差近10岁,亦师亦友,感情很深。2013年4月,北理工举行纪念丁儆诞辰90周年暨“八三精神”研讨会,徐更光深情回忆往日的相处。而今,他自己也留下一个挺拔的背影让人怀念。
“他是一个宽容的人,他指导我、栽培我、帮助我,我才能有今天的成就。”2010年,徐更光对记者这样说。丁儆批评过徐更光很多次,徐更光始终明白那些批评背后的支持。
1969年,珍宝岛冲突发生。当时我军最重要的单兵反坦克武器56式四零火箭筒威力不足,69式火箭筒应运而生,迅速装备部队。然而,大家很快发现69式火箭筒使用的8321炸药有问题,容易腐蚀导致瞎火。
1971年,北京工业学院力学工程系(八系)接到一个任务:为破甲弹研制新药。这个任务被命名为8701,意思是八系70年代第一个重大任务。
两年后,徐更光摸索出用二硝基甲苯(DNT)代替8321中的4号药,解决了炸药的热安定性问题。经过大家艰苦的努力,8701高能炸药问世。
从1975年开始,8701替代8321,为一系列破甲武器提供了高水平的装药。1978年,这一成果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这是徐更光作为主要研制者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级奖励。
8701成功之后,在国内大量生产,徐更光在工厂发现:在生产过程中,不同地区水质的酸碱性会细微地影响炸药中某种物质的安定性,这说明8701还是存在隐患。虽然这个成果已经获得国家大奖,但徐更光没有停下改进的步伐。
通过长时间的摸索,徐更光创造性地引入了一个缓冲系统,用来自动吸收弹药中析出的酸和碱,从而保证了炸药的长期稳定性。
这项成果在炸药界引发了一次轰动,保证长期储存的安定性,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8701因此一跃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能炸药,被装备在我国多种型号的武器上,直到如今。
8701,被誉为我国高能炸药的常青树。
勋章
徐更光一生中最早、印象最深刻的研究成果并不是8701。
1962年,丁儆交给徐更光一项天大的任务:参加“032工程”科研组。这是徐更光参加国防项目研究的开始。
科研组的主要任务是研制新型高能炸药,满足核武器的需要。当时,很多单位都参加了此项工作,北京工业学院为这一工作命名为“032工程”。
经过近3年的艰苦努力,以徐更光为主的团队发明了全新的炸药配方,高能塑性炸药(HBJ和HJJ)问世,创新选用玻坲胶(БФ胶)这种添加剂,解决了一系列难题。
直到30多年后,徐更光才知道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我国新型核武器的研制中立了“功”。
当时,“032工程”的研究成果最初并没有被核武器研制工程采纳。工程采用的另一家单位研制的高能炸药在使用中药柱总出现裂纹,成型性不好。最后,使用了徐更光的科研成果——玻坲胶作为添加剂。难题解决了,我国新一代核武器研制圆满成功。
30多年后,一位当年核武器高能炸药的主要研制者说:我国新型核武器的研制成功,有丁儆、徐更光等老师的功劳。
徐更光听到这一消息,吃惊之余说:“要是早采用了HBJ和HJJ效果会更好。但不管怎么说,我的东西国家还是用上了,我很高兴,真的很高兴。”
作为一个大学教授,徐更光喜欢跑兵工厂,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如此。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这是北理工人做学问的信条。国家需要,未雨绸缪,则是这所学校的文化传统。这两点,在徐更光身上体现得非常充分。
1976年,徐更光在江西九江的9333厂,发现工人们从车间出来的时候都成了“铝人”,毛孔里都是铝粉。工厂生产含铝炸药,由于采用苏联的炸药干混工艺,生产过程重度污染。
徐更光立即着手改进配方:在8701中加入铝粉,溶合成新的含铝炸药,8702新型含铝炸药诞生。这开创了我国第一代高威力含铝炸药的先河。更重要的是,车间里弥漫的铝粉扬尘不见了。
TNT炸药是我国产量最多,也是污染最多、给工人带来损害最多的炸药。徐更光从1976年就开始动手研究解决TNT生产及装药工艺的问题,没有人安排他完成这项任务,他自觉自愿地默默进行着。
前前后后用了十多年,徐更光彻底解决了TNT生产及装药工艺的问题。在几乎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大量减少了工业废水的产生,大量降低了有毒蒸汽和粉尘的浓度。这些改进世人知之甚少,但对TNT生产来讲就是一场革命。
“你才是我们工人阶级自己的科学家!”兵工厂的工人们都把徐更光当作自己人。徐更光的很多研究都是军队、工厂最需要的。而且很多都是没有立项,也没有报酬。国家需要,就是他科研的动力。
石油射孔弹、602特种混合炸药、M1-1型工程起爆药柱……1991年,为了表彰徐更光在军工行业的特殊贡献,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授予徐更光“兵器工业功勋奖”荣誉称号。
财富
每一个认识徐更光的人都知道他很勤奋,对工作总是充满了热情。有任务就加班加点干,没任务,就自己寻找题目研究。不过不管多忙,他都把自己打理得干净整齐,清爽干练,浑身上下充满了精气神儿。
夫人沈秀芳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二人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跟着徐更光在学校分的12平方米房子里住了20多年。
20世纪60年代,两个儿子相继出生,房子更拥挤了。狭小的空间里,徐更光不仅挤出一块地方放办公桌,还养了两只鹦鹉。鹦鹉们就和他桌上的各种技术资料以及手摇计算机朝夕相对。徐更光有深夜工作的习惯,手摇计算机一响鹦鹉就乱蹦乱跳。而沈秀芳和两个孩子早已习惯,在这“乐声”中安然入睡。
因为当时夫人没有工作,是农村户口,两个孩子也是农村户口,没有定量粮票和购货本,一家四口靠徐更光一个人32斤粮食的定量和62块钱工资生活。让徐更光夫妇难以忘怀的是,同学、同事、邻居、领导、朋友很多人都伸出援助之手,省下一点粮票给他们。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徐更光夫妇都记不清有多少人帮助过他们。
用友善的心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是徐更光做人的信条。他成了院士之后,学子、后辈来拜访,走时他总是亲自送出门。有人问起,他质朴地说,我也是从前辈那儿学的,你们来,是客人,我要送,这是礼节。
徐更光家里有个老时钟,从住12平米房时就有,这老时钟见证了徐更光深夜工作的勤勉,也见证了这个家庭的温馨。每次搬家,徐更光就在老时钟背后贴一个条做记录。从一间到两间,到三间。“每搬一次,房子就变大一次。”2010年记者采访他时,他也只是住在北理工教工小区一个普通的单元内,却满足而快乐。
1990年,已近花甲的徐更光遇到了“海萨尔”。
“海萨尔”高威力炸药是为引进瑞士“厄利空”双-35高炮系统而研制的炮弹专用药,其研制过程是一个异常复杂的难题,徐更光知难而上。“海萨尔 PW30”问世。
“海萨尔”的研制成功如同一份礼物,1992年,由于“海萨尔PW30”在国防领域里的突出贡献,北京理工大学集体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徐更光个人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4年,徐更光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徐更光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改性B炸药配方及装药工艺的研究上。他巧妙地解决了B炸药悬浮液的不可逆增稠这一世界性难题,又发明了低比压顺序凝固装药技术及装药质量的无损检测技术等关键技术,使我国在这一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同时由于改性B炸药以及相关技术的研制成功,使我国大口径榴弹的威力提高30%以上。
70岁以后,徐更光又一头钻进了125破甲弹、水中破障技术、水中兵器、炸药探测技术等科研项目中去。
“工作给每人以机会,然而,成果只属于那些勤奋、诚实,为工作做出创造性劳动的人。”徐更光说。
徐更光告诉身边的人,自己的科研从矛盾论中受到了极大的启发,研究炸药,他一直在爆速与钝感、能量与安全、密度与黏结性、性能与价格、存储与稳定之间寻找平衡。可以说,矛盾论这一哲学思想是他科研的思想基础。这两年,徐更光整理了许多资料,想把自己的经验传给后人。
北理工的师生经常看到,这位老院士骑着一辆老自行车在校园里悠悠驰过。大家劝他岁数大别骑车了,他满不在乎地说:“我还行,骑车比走路稳。”
实验室、兵工厂、各种会议……徐更光非常忙,总是精神抖擞地奔波。
“我大器晚成,时间当然宝贵了。哈哈哈哈。”几年过去了,记者犹记当时与徐更光聊天时他爽朗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