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广播网 记者:姚轶滨、管昕、何源 时间:2015-03-14 16:30
央广网北京3月14日消息(记者姚轶滨 管昕 何源)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说起全国人大代表、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篮球比分:王梦恕,离不开两个词:高铁和争议。
高铁,是因为王梦恕从事铁路工程科技工作已经有半个世纪,他在隧道和地下工程领域的研究,成就了中国高铁建造的关键技术之一;而说他有争议,是因为他敢于直言,表明自己的观点,经常引起争议,比如在“7?23”事故调查时,他曾明确反对将事故原因归结为技术因素;他也曾表示不是高铁票价高,而是居民收入低;甚至反对地铁安装屏蔽门。
王梦恕一说话,你就大概能猜出他的身份是科学家。作为一位即将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他脑子里不仅装着分门别类的各种数字,而且每一个数据都可以随时调取,准确无误。
王梦恕:再没钱也得修铁路。加快铁路建设来带动GDP,这个GDP,是有用的GDP,像当时就做过统计,每年给6000亿投资,一年可以收将近3000公里的铁路,能带动600多万农民工,另外可以解决2万到3万毕业生。项目建成以后有管理局,管理需要多少人?1万公里起码2万人。
王梦恕来自铁路世家,父亲曾经是站长。后来,他自己也跟铁路打了大半个世纪的交道,直到已经成为工程院院士的今天,他身上还是有着铁路人的一些印记,比如风吹日晒留下的肤色。
王梦恕很早就意识到地形对铁路选线有着直接的影响,要想让铁路跑的快,就必须有打隧道的能力,因此,他放弃了当时唐山铁道学院极富盛名的桥梁专业,进入到隧道专业进行学习。50年后的今天,隧道技术成了中国高铁的关键技术之一。说起高铁,王梦恕的话很多,他最喜欢的说法是:说手表想到瑞士、说电器想到日本、说电子产品想到美国,说高铁就是中国。
记者:日本的新干线,法国的TGV,和这几个比较有名的高铁比起来?
王梦恕:他都比不过,日本现在高铁从轮轨技术已经比不过我们,它那个稳定性很差,在底层搁一杯水都洒。我们的轨道很长,1000多公里,他那都是几百公里,德国也是几百公里。轨道技术整个反映了好多技术,施工的时候好多国外都说,你们这种选线我们想都不敢想。
随着高铁的建设,这两年很多人开始享受到高铁带来的实惠,城市之间的距离短了,火车票也好买了。不过高铁的价格,也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王梦恕:实际上现在已经在降了,物价每年是按3%增长的,我票价不增。相对我是每年降3%,现在到14年,连着几个3%在降啊?现在票价是趋于合理的。
高铁带动城市发展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去年,郑万高铁的选线过程中,邓州和新野两座城市为了高铁过家门口,从官方到民间,争的不可开交。不过在王梦恕看来,这事儿,根本就没什么可争的。
王梦恕:后来这条线路定的离新野14公里,邓州16公里,这样就都很好。可以在14公里范围内,可以把城市向那里靠。我就是按照我的运行条件,尽量照顾城市,适当地方可以绕一下,如果不绕一下的话,两个地方根本都不经过。
王梦恕的不少观点,经常引发网络热议。有些观点,看起来也确实不近人情:比如铁路不能因为一个人跳轨而急刹车。不过如果你能认真听完他对自己观点的阐释,你就会发现,这是一名科学家,用严谨的科学态度,从国家和篮球比分人角度,来做出的理智的选择,可能不容易接受,但却是最合理的选择。
记者:可能会有人觉得王院士是不是太理性了?
王梦恕:那我们要照顾大家,大家是主要的,所以我们要考虑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就是你该跳就跳,实际上也没多少人跳。我就是这样观点,铁路就是这样观点,我们做过试验,以前80公里速度的时候急刹车,每个轮子磨掉2毫米,轮毂全部要换,那要多少钱?所以我们在高铁上采取了就是这样,但是也不能刹车,一刹车上面人出问题,就是从机械的设备考虑,我不能因为一个人损害大家利益,这点是要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