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陈洪铎 高兴华 时间:2014-07-03
美国每十万人口有3.6名皮肤科医师,我国估计不到2人。2013年美国皮肤科医师执业情况报告显示,51%的皮肤科医师每周接待76—149个病人。英国的皮肤专科医师每天门诊量为12—16个患者。粗略估算,我国国内三级甲等医院的皮肤科医师日均接待患者量达50—120人。
在西医发展历程中,20世纪初一些内科医师开始专门致力于皮肤病学研究,使皮肤病学成为一门独立于内科学之外的临床学科。中国皮肤科学历经数千年中医的传承、100多年西医的传入及中西医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学体系,成为世界皮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下,我国皮肤病学工作者为世界皮肤科学发展所作的贡献越发卓越。
“小科”不小 内涵丰富
从学科分类而言,皮肤病与性病学是与内科学和外科学等并列的二级学科,但却也是经常被广大人民群众、行政领导者乃至学科从业者自身所“忽视”的“小科”。这个学科真的“小”吗?
从皮肤的组织学特点来看,它是机体结构最为复杂的器官之一,包含几乎所有内脏器官的组织或细胞成分。皮肤是机体最大、最外在的器官,除自身的生理病理变化外,不可避免还受到环境和体内其他因素的影响,是发生疾病病种最多的器官。皮肤病病种至少有2000多种(也有人说有3000多种,有很多罕见皮肤病即使是国际顶级专家其一生也不一定能碰见)。皮肤病发病率高,门诊患者数量居各临床学科之冠。皮肤是机体的“窗口”,皮肤研究不仅使自身受益,更由于皮肤取材方便、观察直观,具有其他器官研究不可比拟的优越条件,还可为机体其他系统的研究提供借鉴资料。如陈洪铎院士对朗格汉斯细胞免疫学作用的研究对器官移植免疫提供了重要借鉴;国际上开展的干细胞研究热点和突破点之一是皮肤干细胞研究。皮肤科学的临床和实验资源异常丰富、待解之谜众多,学科发展也进一步精细化。过去业内人士戏称,皮肤病有三分天下:三分之一可治愈、三分之一可控制、三分之一无办法。随着皮肤科学的发展,“三分天下”的天平逐渐在前移。就我们所了解,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皮肤科专科医师的考取难度要大于一般的内科外科,与脑外科、心外科等科室难度相当。推测与较好的薪酬回报(2012年美国皮肤科医师的年人均收入是30万6000美元)、广阔的学术和业务拓展空间、个人志趣选择及临床工作特点有关。
“面子”工程更要有厚实“里子”
学科建设是一个学科的生命力之所在,要想有“面子”,必须做好学科建设这个“里子”,这个“里子”意指加强学科的内涵建设。概括起来讲,学科建设的内涵主要包括条件建设、团队建设和成果转化:
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是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学科建设的“硬实力”。好的平台应该是系统的、高效的、领先的、不断提升的平台。
1981年,中国医科大学皮肤病与性病学科成为我国该领域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之一,1999年被批准为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专业点,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12年被批准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学科的发展优势,我们逐渐凝练突出了四个主要研究方向:(1)朗格汉斯细胞、角质形成细胞与皮肤免疫系统;(2)皮肤免疫遗传学;(3)自身免疫性皮肤病;(4)光免疫与美容皮肤病学。
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软实力”,也是学科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在学科提出的激励口号是“卧薪尝胆,团结苦干,实力政策”。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和发达国家皮肤科学事业的发展水平相比,我们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诸多原创性、高技术难度和反映综合实力的成果主要产自国外。
学科建设是一个比较漫长的历史过程,要“靠前人的基础,靠周围人的帮助,最后要靠年轻人的努力”。团队是一家人,她和育人紧密相关。“国家好了,大家就都好了;爱国首先要爱脚下的土地,爱自己所在的城市、所在的单位,爱自己的事业;爱人民首先要学会爱自己的家人、同事、朋友……”。团队人才培养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最终会有闪光的金子出现。
创新是学科发展的始动力也是学科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应用是学科建设的落脚点。科学就是生产力,同时科学只有转化才是生产力。科技课题的产生往往源于医疗和实验过程。如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皮肤病,其发生发展和机体免疫相关,适度的免疫抑制对该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有一个有趣的临床现象尚缺乏科学解释,很多银屑病患者的病情受神经精神因素的影响:精神紧张、情绪低落者恢复差、易复发。朗格汉斯细胞与神经系统之间是否有所联系?经过研究,陈洪铎院士等发现银屑病中神经纤维与朗格汉斯的接触明显增多。这个现象为皮肤免疫与机体神经系统的关联研究提供了一手资料。
(作者分别为:篮球比分:、中国医科大学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