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网 2022-06-20 16:37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
光明日报记者詹 媛
“一个科技工作者的脉搏跳动要与国家需要、人民需要一脉相通,与国际接轨相连,创新是一个科技工作者的天职。”
——庞国芳
2021年7月,年近80岁的庞国芳参加了2021 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他的目光始终紧盯着我国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标准化研究的发展,“只有把标准做得先进、做得齐全,才能保障我们的食品质量”。
作为食品科学检测技术专家,庞国芳深知食品安全关系民生。他组织团队连续 12年开展了4期中国工程院食品安全重大咨询项目研究,针对食品安全所面临的病原微生物、环境污染、非法添加和欺诈、营养健康与慢病等问题,提出了战略建议。
“要敢于迎接挑战,解决国家急需、人民急需,就是最大的创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是庞国芳对自己的要求。
“提高我国食品营养与民众健康水平制订2016—2025 行动计划”“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大数据统领我国奶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加强水果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及风险控制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和“‘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快我国植物油产业‘走出去’”……身为院士,庞国芳的研究十分“亲民”。在他心中, 一餐一饭的健康安全,不只是食品安全问题,还关系到国泰民安、国家形象。
国芳第一次意识到这一点,是在 1989 年。当时,国际上对农药残留研究的重点仍放在单一农药品种、单一基质的分析方法上,他带领团队前瞻性地开展了适用于水果、蔬菜、粮谷等各种农产品,也通用于多类别农药的同时测定方法。他的团队走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经过 4 年研究,成功建立了包括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多残留分析方法。
1994年,日本稻谷歉收,要紧急从中国进口 110 万吨糙米,但条件苛刻, 仅要检测的农药残留指标就多达 60 多项,其中包括拟除虫菊酯类新型农药。庞国芳团队创新分析方法,在对日出口糙米的检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出色完成了这项委托检验任务。此外,他还承担了华北地区出口大米的检验,并为东北地区培训了检验人员,同时,将检验方法印发全国各有关商检局,统一应用于出口大米的检验。
庞国芳总是说:“科技工作者的脉搏跳动要与国家、人民需要一脉相通,与国际接轨相连。”1997年,他组织6个国家和地区的14个实验室参加了农产品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国际协同研究,开创了中国学者组织研制 AOAC 标准方法的先河。
1998年,庞国芳带领团队普查了中国蜂蜜碳同位素比值的分布规律,最终证实中国蜂蜜碳同位素比值分布规律与美国怀特博士在美国的研究结果一致,对化解中美之间蜂蜜贸易摩擦、帮助中国蜂蜜顺利进入国际市场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00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为保障我国食品、药品和其他消费品安全,要完成 7700 多项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庞国芳团队承担了其中的 79 项。这些标准到目前为止,仍然在我国食用农产品农药兽药残留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2年,庞国芳研究建立了1000多种农药高分辨质谱的电子身份证数据库,实现了农药残留检测由靶向检测升级为非靶向筛查的跨越式发展。
2014 年,因在检验检测领域的突出贡献,庞国芳获得了AOAC颁发的哈维·威利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学者。2019 年,他收到了印有AOAC标志的珍贵手表,这是该组织授予他的“AOAC 25 年会员服务奖”。庞国芳非常珍视这块手表,在他看来,“这是用宝贵的时间堆积起来的奖,也是国际上对中国检验检测水平的肯定”。
院士小传:
庞国芳(1943— ),食品科学检测技术专家。2007 年当选为篮球比分:。致力于食品科学检测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农药兽药残留微量分析技术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工作;在检测技术标准化、工程化方面颇有建树,促进了我国相关行业外贸的发展;研究制定了 142项国际、国家检测技术标准,为我国食品科学检测技术进步做出突出贡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3 项、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最高科技荣誉奖——哈维·威利奖等国际奖项 8 项。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原文:https://share.gmw.cn/kepu/2022-06/20/content_358238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