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李泽椿:“党和国家需要,就要尽心尽力”

来源:办公厅宣传与政策研究处   发表时间:2021-09-13

【 字号   】

    作者:本报记者 杨舒    原文:《光明日报》(2021年09月12日 01版)

 

李泽椿人物素描.jpg

李泽椿人物素描 郭红松绘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国家和人民的紧急需求上。

 

——李泽椿

 

    1952年的冬日,天格外冷。

 

    陕西秦岭大巴山深处,迎来了3位解放军战士,他们推着装满气象观测设备的独轮车,在崎岖的山路上整整走了4天。带队的年轻人,正是17岁的李泽椿。

 

    此前一年,还在上高二的李泽椿毅然报名参军入伍,目标很明确——抗美援朝上前线。入伍后,他被分配到成都西南军区空军气象训练班,学习气象观测。

 

    “刚开始有些失落”,彼时,我国气象人才奇缺,国防建设对气象航空保障的需求尤为迫切,他很快想通了——“人民军队为人民,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我不断学习逐步树立了一生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党和国家需要,就要尽心尽力。”

 

    李泽椿年纪虽小,但成绩出色,许多战士亲切地叫他“小先生”。他先任气象教员,后任气象站观测员,1955年更被选派到北京深造,随即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气象专业。

 

    1961年,尚在读书的他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回忆入党初心,李泽椿说:“跟着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此后60年,他初心不改,矢志研判万里长空风云变幻,“为老百姓服务,是做气象工作的光荣所在”。

 

    研究生毕业后,李泽椿来到中央气象台。从预报员到院士,半个多世纪里,他始终站在业务一线,参与并见证着我国气象科技从无到有的突破:

 

    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组织者和主要完成人,李泽椿联合多方共同攻关,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短期(1~3天)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结束了中国只能靠收用国外数值预报天气的历史;

 

    1990年,李泽椿团队建立的我国第一个中期(10天)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我国步入了当时国际上少数几个能制作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国家行列;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首席科学家,李泽椿带领团队,攻关建成我国台风、暴雨灾害性天气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并将并行计算技术应用于数值天气业务预报,为天气预报、气候预测提供了新技术……

 

    他常说:“作为党员,我的成长不是被动式的,而是做好创新工作,机会一到就迎头赶上。”

 

    年轻时艰苦的气象观测让他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但他不曾动摇;在北大读书时,为了充分掌握计算机知识,探索数值预报的可能性,他每天骑自行车到中科院借用计算机;在攻关短期和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时,为了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当时的计算机,他总是凌晨两点趁大家睡觉时,来到机房调程序、改方案。

 

    这些年,年事渐高的李泽椿总挂念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推动气象对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粮食安全等更好发挥作用。

 

    面对“70多年来我国天气预报准确率大幅提升”的功劳簿,李泽椿仍保持着务实的态度,“中国地理地形复杂,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数值天气预报研究不只是要提升预报准确率,更重要的是用到服务老百姓的生活上”。

 

    在李泽椿看来,做任何研究,要先想一想是不是发展国民经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需要的工作,“检验我们工作的唯一标准,永远是有没有满足老百姓对预报和预警的需求。”

 

    (本报记者 杨舒)

 

    原文: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1-09/12/nw.D110000gmrb_20210912_5-01.htm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