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报记者 袁于飞 来源:《光明日报》(2021年06月06日01版)
袁隆平人物素描 郭红松绘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
“正是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在全国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艰苦攻关、通力协作之下,取得领先世界近40年的骄人成绩。”
——摘自《袁隆平自传》
倾尽毕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都在为实现中国人的“禾下乘凉梦”而奋斗。他生前曾说,杂交水稻诞生于中国,起源于湖南,湘西雪峰山下偏僻的安江农校是最初成长的摇篮,这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功,与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息息相关。
1956年,党中央号召向科学进军,国务院组织制定全国科学发展规划,刚到安江农校教书的袁隆平受到鼓舞,希望研究一种高产的新作物。刚开始他选的是红薯、南瓜,但都失败了。后来,袁隆平在学校试验田偶然发现一株穗大粒多的“天然杂交稻”,由此转向了杂交水稻的研究。
1966年,袁隆平把试验结果写成文章《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科学通报》,当时国家科委九局局长赵石英看到论文后,立即致函湖南省科委和安江农校,指出杂交水稻研究很有意义。在当时,这一纸公函不仅使袁隆平成了被保护的对象,湖南省科委还把“水稻雄性不育”正式列入省科研项目,拨了600元的科研经费;湖南省农业厅还同意将李必湖、尹华奇两名学生留下给他当助手,继续科学研究。
杂交水稻试验成功后,1984年,袁隆平在湖南成立了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他生前感慨道:“一直以来,杂交水稻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发展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中心的发展遇到了好几次很好的机遇,这里边能讲出很多动人的故事,包含了党和国家的殷切希望,对我们来说是最大的动力和促进。”
袁隆平曾说:“这些年来,我深深体会到党和国家对农业科技事业寄予的厚望,特别是对杂交水稻发展给予的巨大支持。我们一定要继续努力,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
在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时,袁隆平代表全体获奖人员发言,他说:“我认为,这个奖是奖给全国农业战线的科研工作者的,因为杂交水稻是全国很多人协作攻关的成果。这次国家重奖科学家,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政策。这项政策太英明了,它像灌溉的闸门似的,一打开,广大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就发挥出来了!”
(本报记者 袁于飞)
原文: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1-06/06/nw.D110000gmrb_20210606_5-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