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7-28日,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共同主办的“共建广西药用植物园院士行”系列活动在南宁市举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医药卫生学部肖培根、杨胜利、张伯礼、刘昌孝、付小兵、徐建国、王广基院士和部分中药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活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南宁市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广西药用植物园和工程院机关的有关同志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27日上午,“南宁现代中药与民族药产业集聚发展研究”咨询座谈会在广西药用植物园举行,樊代明副院长和杨胜利、刘昌孝、徐建国、王广基院士及南宁市吕洁副市长出席会议。
与会院士和领导首先听取了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关于“南宁市现代中(民族)药产业发展研究”的情况汇报。汇报人从南宁现代中药和民族药产业发展基础与条件、总体要求、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空间布局、体制机制和保障措施、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汇报。与会院士提出,该报告数据翔实,内容全面,目标清晰,任务明确,为南宁市现代中药和民族药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经过讨论,院士们提出报告还需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突出重点加以修订:一是要站高望远,将南宁市现代中药产业发展融入到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在本地区乃至东盟的辐射和带动效应。二是要注意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对当前中药和民族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要有清醒的认识,认清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注意立足本地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三是要深化机制体制改革,突出政策导向,大力引进人才,加强新药创制技术平台建设与关键技术发展。四是要跳出圈子看待中医药发展,在继续做好中药种质资源保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大数据、合成生物学、高通量筛选等手段对中药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对瑶药、苗药等民族药开展深入研究,利用科技提升产业含金量。五是要注意绿色发展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樊代明副院长在总结时指出,南宁在中药和民族药发展方面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从道地到地道。南宁拥有得天独厚的中药和民族药资源优势,出产很多道地药材,但药材好不一定就能做出好药,还需要高质量的人才、高水平的平台和高规范的基地,才能发展好中药产业,实现从道地到地道。二是要从医生到生医。广西的中医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有很多好医生,要依靠自己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做大做强医药产业,实现从医生到生医。三是要从集聚到聚集。集聚是从少到多,从小到大,而聚集是从大到强,从多到精的过程,南宁要明确自己的地位,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注意宣传,实现由集聚到聚集的转变。四是要从百色到特色。南宁的中药产业发展得不错,但能拿得出的拳头产品不多。在产业发展时要集中兵力,要从百色中抓住特色,再以特色带动百色,形成良性循环。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卫生计生委的有关同志,南宁市发改委、工信委、卫生计生委、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广西药用植物园等方面的负责同志也参加了会议。他们认真听取了院士们的咨询建议,表示要在今后的政府规划中或计划中加以落实。
“南宁现代中药与民族药产业集聚发展研究”咨询座谈会现场
27日上午,“广西药用植物园改造升级项目验收会”在广西药用植物园召开。验收专家委员会由张伯礼院士、付小兵院士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喜军教授等7位专家组成。肖培根院士,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李向幸,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勇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广西药用植物园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本次验收会。
项目验收组专家现场查看了广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