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事关河南发展全局的三大国家战略之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全省对外开放的最高平台,是河南省深化改革、体制创新的示范区,也是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战略突破口和核心增长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8月28日,由河南省科协、郑州大学、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的“聚焦中原”院士专家智库沙龙第二期活动在郑州举行,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社科院项目课题组成员以及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围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科学建设与创新发展”这一主题,就“航空港如何推动科技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航空港实验区科技产业孵化驱动及科技产业链条设计”、“航空港大都市建设中的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理念实现”等议题畅所欲言。
王家耀院士:打造“空地海”
一体化的物流系统
王家耀院士认为,河南省的信息化建设,同东部地区比较起来,相对还是比较差的,这也是制约河南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应该以信息化航空港区建设为核心,以智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抓手,以发展大物流、智能物流和培育大产业作为支撑点,以高新技术人才和管理队伍为保障。”王家耀说,城市化经历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智慧是集这三个东西为一体的总体目标,它也是全球信息化最大的重点。
从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来看的话,底层是智慧信息,包括互联网、物联网、云技术、大数据。高一个层次是智慧服务,包括应用服务、技术支撑层面,它涉及好多高新技术,将推动河南高新技术的产业发展。再高一个层次是智慧应用服务,这是直接面向个人用户进行服务的。顶层就是产业运行层次,智慧城市建设,最后需要推动产业发展。
“以航空物流为主体,打造‘空地’甚至是‘空地海’一体化的物流系统”,在把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作为切入点上,王家耀提出,要建货币流、信息流、物流。郑州航空港区的物流,不要局限在航空物流上,还要有地面和海洋的物流。结合郑州的情况,在地理信息服务业、新兴信息技术服务业、河南的特色农业、高端的制造业等方面培育新产业。
刘炯天院士:航空港区打开了河南
通往世界的天窗
郑州航空港区的布局就是河南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战略布局,刘炯天院士说:“河南是一个内陆省份,所以河南的现代化一定是要开放。建立河南的开放门户,打造河南产业的升级版。建设航空港区,实际上就是打开了河南走向世界的天窗。”
刘炯天说,除了河南要全面开放,还要进行产业升级,这样才能最终走向现代化。
“我们的区位优势、综合优势,最终都是产业的优势,这些优势相互推动,最终促成我们的现代化。”刘炯天说,在建设中,河南要考虑的是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把区位的相对优势,变成产业的比较优势。
中国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
副所长魏后凯:郑州要客货并做,
打造综合性区域港
“把郑州航空港建设成为一个世界上有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的、区域性的航空港。”魏后凯说,河南是“一路一带”一个重要的战略支点,也是“一路一带”的一个接合部,要把航空港区做好,要客货并做,打造一个综合性的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区域港。
魏后凯认为,发展空港经济的载体和依托就是空港产业园区,依托物流园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及其他相关的产业园区,形成一体化的航空产业链。在发挥交通优势上,不能局限于做航空这方面,要和郑州的铁路、公路优势结合起来。
“从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角度,能不能搞一套评价体系,只要一套,使郑州航空港区成为全国性的可推广的发展典范。”
(高松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