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自2月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我国确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以来,截至3月20日,我国已有13例病毒感染病例报道。3月22日,由上海院士中心主办的第75期院士沙龙在沪召开,徐建国、闻玉梅院士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们围绕寨卡病毒感染的防控与诊治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寨卡病毒除了通过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吸血传播外,还有性传播和其他传染途径,可能引发小头畸形和格林巴利症等并发症,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全球共有60多家公司及研究机构正在研发寨卡病毒相关医药产品,但尚无任何疫苗投入临床试验。
院士专家们认为,由于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尚不清楚,并且仅20%的感染者会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相似的症状,临床诊断时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并可能存在大量隐性携带者,因此快速检测试剂的研发迫在眉睫。此外,寨卡病毒能够突破胎盘屏障和血脑屏障引起神经系统病变,对新生儿的疾病筛查显得更为重要。徐建国院士介绍,当前新发突发传染病已被列为国家生物安全保障的首要研究对象,但从非典、黄热病、埃博拉、中东呼吸症到寨卡,对于传染病的诊治研究尚未提高至共性层面。徐建国和闻玉梅院士建议,应探索建立生物安全联盟,协调组织各地科研力量,共享信息,联防联控,为应对不可预测的新发突发传染病做好充分的信息与技术储备。(张丽莉、袁硕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