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第八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颁奖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0-06-04

【 字号   】

 

6月9日上午,第八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等领导出席颁奖仪式并为获奖专家颁发奖牌。

晚上,在北京紫玉山庄俱乐部举行了第八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招待晚宴。徐匡迪院长对获奖人员表示祝贺,对获奖者家属的倾力支持表示敬意,并感谢捐资人为我国工程科技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八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共有27位院士和专家获奖。成就奖空缺。获得工程奖的是田红旗(女)、张贵田、陆军、余少华、李卫、朱建勋、苏义脑、杨春和、陈厚群、何镜堂、郭大生、魏复盛、何中虎、沈国舫、盛志勇和彭寿,奖金分别为15万元人民币。获得青年奖的是付梦印、曾元松、王健、王巍、毛新平、康红普、况军、戴会超、白敏冬(女)、夏庆友和尚永丰,奖金分别为10万元人民币。

光华工程科技奖是由中国工程院作为管理、承办机构,境内外个人捐资设立的奖项,主要奖励在工程科学技术及管理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和重要贡献的中国工程师、科学家,以激励其从事工程科技研究、发展、应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果。

光华工程科技奖包含“成就奖”、“工程奖”和“青年奖”三个奖项,每两年颁奖一次。1996年首届颁奖,至今共颁发了8届,共奖励了148位工程科技专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反响。

附:第八届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奖人简介

工程奖:



田红旗            

田红旗 Tian Hongqi

(1959.12.11出生)

列车空气动力学与安全技术专家

Specialist in Train Aerodynamics and Safety Engineering

 

河南省鲁山县人。1981年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机械系,同年留校任教至今,1999年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南大学教授,轨道交通安全实验室主任。构建我国铁路空气动力学基础与工程技术体系,建立列车气动外形结构研制、列车/隧道耦合气动结构优化等方法,在空气动力学方面保障我国既有铁路250km/h、高速客运专线350km/h安全运营;开发列车碰撞安全保护技术,我国出口和国产城轨吸能客运列车均采用该技术;建立恶劣风环境下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系统,青藏、兰新等铁路运用至今未发生大风导致行车事故。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科技进步奖5项。带领团队建成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



张贵田

张贵田 Zhang Guitian

(1931.12.20出生)

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

Specialist in Liquid Rocket Engine

 

河北省藁城市人。1961年3月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科技委主任,是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在国内率先提出用液相分区方法成功解决发动机不稳定燃烧的难题,为我国运载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开辟了道路;主持研制成功的高空发动机、双向摇摆二次启动常规高空发动机、双组元微型发动机均填补了国内空白。现从事我国新一代高性能、低成本、无毒、无污染、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并取得重大技术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科技成果奖共12项。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995年当选篮球比分:、2002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2003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陆军

  军 Lu Jun

(1964.11.05出生)

信息与电子系统专家

Specialist in

Complicated Information System

 

江苏省苏州市人。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系,获硕士学位,同年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工作,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他是我国预警机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作为我国首型预警机产品——空警2000预警机的总设计师,引领实现了我国预警机装备零的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同时以预警机为平台,大大推动了数据链技术的工程应用。在担任炮瞄目标指示雷达总设计师期间,在国内首创提出了双频段频扫体制,填补了国内频扫体制雷达的空白。获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重大贡献奖”金牌奖,2008年国防科学技术特等奖。



余少华

余少华 Yu Shaohua

(1962.09.06出生)

分组传送网专家

Specialist in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湖北省武汉市人。1992年于武汉大学空间物理与电子信息博士毕业,武汉邮科院工作至今。现任院集团总工程师,光纤通信技术和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973项目首席,ITU-T传送与接入网标准研究组副主席。1998年发明IP/以太网与SDH接口技术,成为国际标准,已被全球40多家传输设备厂商和12家芯片厂商使用,8次取得技术提成费(美国公司)。牵头完成自研设备和芯片在全球取得大规模工程应用,利税超5亿元;2001年他发明的多业务环技术,比欧美同类技术早3-5年,成为国际标准。牵头完成自研设备在中国、美国、印度等取得大范围工程应用,利税超1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各1项,全国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3项。



李卫

  卫 Li Wei

(1957.12.17出生)

磁性材料专家

Specialist in Magnetic Materials

 

北京市人。1982年1月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系。现任钢铁研究总院教授级高工,永磁材料研究室主任。承担完成了20多项国家攻关、973、863、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等项目,是我国稀土永磁材料领域的开拓者之一,率先研制出当时国内最高水平(BH)max=49MGOe的磁体,并根据永磁材料的不同应用目标,研制出5大系列、16种类、近百规格的新产品,形成以低温度系数、特高温永磁材料和辐向整体稀土永磁环的近终形短流程技术等为特征的5项核心创新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和发明三等奖,省部级一等奖共7项。获发明专利9项,发表SCI和EI论文96篇。曾获“全国劳动模范”以及国家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朱建勋

朱建勋 Zhu Jianxun

(1960.07.18出生)

预成型体设计与制备专家

Specialist in

Preform Design & Manufacture

 

江苏省南通市人。1982年1月毕业于华中工学院机械工程一系后,到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工作。长期从事先进复合材料预成型体研究,面向材料性能,设计了多种单元结构与复杂外形的预成型体,研究了相应的预成型体制备工艺和专用设备。主持研制的预成型体在国家多个重点工程防热材料、透波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上获得成功应用,定型批产。精心培养年轻技术骨干,创建了我国预成型体研发基地。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国防科技奖多项;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申请发明专利近十项,为我国先进复合材料预成型体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苏义脑

苏义脑 Su Yinao

(1949.07.09出生)

油气钻井工程专家

Specialist in

Oil & Gas Drilling Engineering


           

河南省偃师县人。1976年毕业于武汉钢铁学院,1982、1988年分别获硕士、博士学位。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北京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油气钻井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多项创新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体系用于生产效益显著;创造性地把工程控制论引入钻井工程,开拓"井下控制工程"新领域,从事基础性研究并组织攻关;主持研制成功以CGDS-1地质导向钻井系统为代表的井下控制技术,为提升中国钻井核心竞争力做出重要贡献。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多项,国家专利29项,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7部。2003年当选为篮球比分:。



杨春和

杨春和 Yang Chunhe

(1962.01.16出生)

岩石力学专家

Specialist in Rock Mechanics

 

江西省丰城市人,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是盐岩力学与盐岩油气地下储备工程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针对我国层状盐岩附存特点,在国内率先系统性研究了层状盐岩力学属性,提出层状盐岩油气储备库地质可行性论证评价体系、储库设计与运营关键参数确定方法和建腔控制关键技术,并成功应用于我国第一个盐穴储气库建设。承担并出色完成多项国家和中科院重大课题,以第一获奖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及多项省部级奖,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申请及受理发明专利7项。



陈厚群

陈厚群 Chen Houqun

(1932.05.03出生)

水工结构和地震工程专家

Specialist in Hydraulic Structure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