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 协同创新
-在高等学校和工程研究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011年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周 济
2011年10月29日
刚才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很受启发。今天召开的这个座谈会,是一次总结经验的会,也是一次面向未来的会。两年来,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各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努力,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为培养和造就国家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和宝贵的经验。实践证明,联合培养是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模式,是促进教育与科研有机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得力举措,是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和工程研究院所的资源优势、实现强强联合的有效机制,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受到高等学校和工程研究院所的高度重视,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此,我代表中国工程院对教育部,对参加试点工作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为此付出不懈努力的各位同志表示由衷的感谢!
下面,我就这项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联合培养研究生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我们今后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中央已经先后制定颁布了科技、人才和教育的规划纲要,全面部署了今后的工作。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培育人才是根本,协同创新是核心,体现了科技、人才和教育三方面发展与改革的聚集,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联合培养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要着力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方面人才,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服务发展,人才优先”的指导方针。特别强调,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开放式培养体系;要加强实践培养,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以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我国的工程科技人才队伍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一,现在最关键的是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未来中国的科技,不应是西方的追随者,而应是世界的领跑者,要在科学技术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必须要有大量拔尖创新人才的涌现。
拔尖创新人才到底应该怎样培养?实践出真知。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根植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沃土。我国正在进行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涌现提出了强大的需求,而需求是最为强大的发展动力,这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创造了广阔的空间。近年来我国航天航空领域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实践充分说明,只有扎根于祖国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投身于自主创新的伟大实践中,拔尖创新人才才能够迅速的成长。
研究生培养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中文的“研究生”一词,深刻地表达了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含义。顾名思义,研究生,就是通过研究工作学习的学生。因而,必须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成长。工程科技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除了要有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高水平的研究课题;二是要有高水平的导师;三是要有高水平的学生。科研院所有高水平的研究课题,有高水平的指导老师,有高水平的科研条件,因而有着培育人才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高校是研究生培养体系的主体。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使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植根于高水平的科研实践之中,实现了一流课题、一流导师和一流学生的有机结合,一定能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出重要贡献。
联合培养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得力举措。《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指导我国今后的科技发展,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讲话中强调,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高校与科研院所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为双方的协同创新搭建了重要的战略平台,提供了有效的沟通桥梁。我们身处一个科技创新空前活跃的时代。这种活跃不仅体现在个别学科上,更体现在多学科的融合上,不仅体现在科技界内部,更体现在科技界与产业界、教育界的互动上。实践证明,产学研相互衔接渗透、紧密结合是重大创新产生的重要条件。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同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双方的强强联合、深度合作和协同创新,是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联合培养研究生有助于加快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创新体系,有助于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联合培养研究生为自主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生力军。研究生阶段尤其是博士生阶段是一个人充满活力、最富创造力的时期,世界上许多重大科技成就的创新思想是在创新者的博士生阶段形成的。目前,我国在校博士研究生超过20万人,这是一支重要的创新力量,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联合培养充分发挥了高等学校和工程研究院所两方面的优势,使博士研究生能够在科研实践中充分激发创新活力,为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贡献力量,同时也使他们在科技创新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在自主创新的伟大实践中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联合培养是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迈进,关键是提高教育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以质图强,是当今中国研究生教育进一步?⒄沟谋赜芍贰?而要提高质量,必须坚持改革创新。
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必须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敢于破除阻碍人才成长的条条框框,探索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新机制、新模式,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发展道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实践证明,联合培养研究生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有利于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快速提升,有利于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有利于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上的创新,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举措。
二、协同创新、融合发展
联合培养研究生试点工作是教育改革、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试验田”,是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试验田”。两年来的联合培养试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但也遇到一些需要及时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挑战更是机遇。推动联合培养工作深入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靠改革、靠创新。
一要高度重视、奋力攻关。联合培养是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模式和现有体制框架的规定,是一场难度很大的改革。各试点单位要高度重视,深刻领会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奋力攻关;要站在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看待这项工作,将其当成一件大事来抓。
目前,试点工作虽然从量上看只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影响深远。试点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更好地推广,只有把试点工作做好,做出成绩,取得成功,总结出经验,才能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才能真正实现研究生培养体制机制的创新。
二要和衷共济、融合发展。联合培养试点不是简单的互聘导师,或者双方松散的联合,而是从招生到毕业的全过程的紧密联合,联合培养单位从教育到科研的全方位深度融合。试点单位和导师都要树立深度融合的意识,双方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是改革就会遇到困难,最大的难点是团结。联合培养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分属不同系统,有不同的性质和文化底蕴,开展联合肯定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大家都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度,从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高度出发,团结协作,共同试验,真正做到互利共赢。各单位要以试点工作为基础,实现科教资源共享,开展人才和科研项目的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联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三要解放思想、制度创新。联合培养工作的目的是培养我国工程科技界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因此起点要高、标准要严。联合培养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各试点单位要在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暂行办法》的基础上,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沟通、互相协作,将从招生到培养、到毕业的各个环节做实做细;探索妥善解决组建导师组、学籍管理、知识产权保护、联合颁发毕业证书、联合授予学位等一系列具体问题的办法;不断总结经验,建章立制,不断探索和制定各项有利于出人才、出成果、促融合的制度,建立健全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长效机制。另外,还要努力探索联合培养试点工作与工程博士、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结合。
三、中国工程院将继续全力支持联合培养试点工作
作为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工程院始终把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工作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先后成立了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和工程研究院所研究生教育学术委员会,主要目的是要发挥工程院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中国工程科技界、教育界和产业界之间的联系,促进工程科技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
今后,我们将充分发挥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的作用,继续配合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组织院士、专家围绕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中的重大问题,开展战略研究。近年来,我们与教育部合作,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中设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专项,其中设置了联合培养研究生方面的选题方向,以理论研究服务于联合培养试点工作实践,得到各高校的广泛支持。同时,我们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继续加强与教育部、高校和工程研究院所的协调与沟通,围绕联合培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调研,及时发现和总结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对策和建议,促进联合培养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联合培养研究生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大有希望的工作。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联合培养将实现总体规划、试点引领、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成为我国研究生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