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31日,我院第三届教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第三届教育委员会顾问徐匡迪院士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第三届教育委员会主任潘云鹤院士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委员会顾问、各位委员和特邀专家40余人,邬贺铨副院长、王淀佐院士应邀出席。
徐匡迪院长首先向新一届教育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书,并作了重要讲话(全文另发)。会议听取了关于“我国大学工程教育情况”和“我院有关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研究方面”两个专题共6个报告的介绍。在此基础上,潘云鹤主任介绍了关于中国工程院将开展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研究”咨询研究项目的设想,会议对此进行了讨论。会议还讨论确定了教育委员会今后两年的工作规划。
一、有关专题介绍(按介绍顺序排序)
教育部副部长、第三届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吴启迪就“我国大学工程教育情况”做了专题介绍。她指出,高等工程教育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很快,特别是1999年以来,在规模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学位制度建设方面,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发展专业学位,这些都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与工业界的结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理工科招生人数在整个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出现逐年下降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青年一代对于接受理工科教育的兴趣和动力不足,相应地工程师的地位也受到了挑战,这是一个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驱动力首先是教育,是人才,特别是在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中,高等工程教育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使命。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理工科教育,这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是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当然,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提高质量,要培养合格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高等工程教育,让全社会理解和重视高等工程教育。吴启迪副部长还详细介绍了当前教育部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手开展的几项工作。
对于我院正在开展的“有关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研究方面”的专题,各课题负责人也进行了介绍,主要有雷庆教授介绍了《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多样化研究》;朱高峰院士介绍了《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工程管理教育问题研究》;孙传尧院士介绍了《工程研究院所有关研究生培养》;《工程师制度改革研究》三个分课题a.现状组、b.目标与思路组、c.专业分类组分别由金国藩院士、朱高峰院士、何继善院士进行了介绍。
二、研究讨论“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研究”咨询项目
会上,潘云鹤主任对于教育委员会新立项的咨询研究项目《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研究》的设想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听取大家意见。他指出,党中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到2020年完成GDP翻两番的任务。其中关键问题是迫切需要大量的、多层次的、能在激烈国际竞争中取胜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从教育角度看,工程科技人才也必须将成为中国的人才亮点:学生的生源好,规模大,就业市场广阔。如能唤醒其创新的潜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国工程师很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世界风景线。从科技的角度看,党中央在今年1月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杰出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才群体,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大国,都把科技人力资源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从工程院的任务看,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6月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指出:“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谁能够培养、吸引、凝聚、用好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谁就抓住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实现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最近中央人才协调小组办公室在《关于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中给中国工程院下达了重点工作任务: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培养和凝聚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大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三个方面:加快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和战略科学家;抓紧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紧缺专业技术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向优势企业集聚)。因此,工程院将《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研究》作为重大专项报财政部,并广泛联合有关部门,组织百名左右院士广泛参与,以期提出效果明显,富有新意,可以操作的措施建议,共同为推动中国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完成党中央交给工程院的重要任务。
与会委员、专家就此项目研究的设想进行了广泛讨论,认为工程院开展《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研究》十分必要,对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涌现和推动国家整体工程教育的发展意义深远。大家针对项目的内容就“创新型人才”的定义与内涵、创新型工程技术人员层次特征、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环境和文化氛围、工程科技人才和科学人才培养的区别、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与创新型人才的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以及我国目前教育模式的得与失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也有委员建议要在吸收工程院已有对“工程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项目题目更改为“加强工程教育、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研究”,只有“加强工程教育”的整体性,才能有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涌现,这样课题自由度和发挥的空间就比较大等。另外,也有参会院士提出是否需要每个学部都按一个大纲进行研究,这样有可能会在内容上出现重复,也可能出现不同学部到一个单位去调研的情况等。根据会议代表的意见,潘副院长在总结时说,会后将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并修改,尽快启动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希望大家团结起来,共同把这个咨询研究项目做好。
三、教育委员会今后两年工作规划
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成立于1998年11月25日。八年多来,院教育委员会根据院领导的要求和基本职责,积极开展了咨询研究、学术交流活动及宣传出版等工作,为今后工作奠定了基础。在总结过去工作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受教育委员会主任委托,秘书李仁涵同志代念了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今后两年的工作规划(供修改稿):
1、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胡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精神,重点围绕我国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咨询研究及篮球比分,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和提出建议。
加强同中央人才办公室、教育界、科技界和产业界的联系,促进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工程科技人才的合理使用与科学管理,为推进我国工程科技水平提高和促进优秀工程科技人才成长作贡献。
2、主要工作:
(1)召开第三届教育委员会成立大会并开展有关人才培养方面的交流。
(2)重点开展“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研究”。
(3)按计划完成目前已经开展的咨询项目:《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培养模式与发展道路研究》、《中德工程教育比较研究》、《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多样化的研究》。
(4)按计划办好:“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教育国际研讨会”。
(5)组织考察国外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活动;积极参加国际工程教育年会。
(6)依托《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双月刊)作为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会刊,继续开展宣传出版工作。
3、完成上一届教育委员会已确定的各项任务和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