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关于鞍钢"院士行"工作的汇报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1998年8月9日至12日历时4天,由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5个学部组织的23名院士对鞍山钢铁公司进行了参观考察,举办了学术报告会,并与鞍钢的科技人员进行了技术交流和座谈。这是自工程院建院以来,第一次组织由多学科的两院院士参加,针对国有特大型企业提出的改革、改造需求,进行考察、技术咨询,并举行学术交流的活动。在院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院士们的积极支持和鞍钢方面的努力配合下,这次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从中也获得了一些经验。现总结汇报如下:
1998年6月初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期间,刘玠院士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的学术报告会上,介绍了鞍钢技术改造的成功经验,受到了与会院士的热烈欢迎。院士们对国有大型企业倾注了真挚的关注和期望。刘玠院士作为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向院士们发出了诚恳的邀请,"欢迎大家到鞍钢来。"
为了能有篮球比分的院士参加这次活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常委会把时间选定在8月上、中旬,因为这一般是暑期休息时间。
到鞍钢去做什么,组织哪些活动?学部主任金怡濂院士说:"我们总要为人家做些事。"他专门与工业自动化、CIMS领域的院士联系,请他们在有关的学术方面做准备。
"为大型国有企业做一些事,做一些实事。"依据这样的出发点。我们与鞍钢联系,请他们提出希望交流的专题。很快,对方经过认真酝酿,列出了21个技术交流项目。其中十五、六项不是信息电子领域所涵盖的课题。看来需要多学科领域的院士参加,按照学部主任的意见,工作人员向朱高峰副院长进行了汇报。朱高峰副院长建议:"以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和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的院士为主,机械与能源学部少数院士参加。目的还是在广泛参观了解中发现可以深入的问题,如建立合作关系更好。"并请王淀佐副院长阅示。王淀佐副院长给予更深入细致的指示:"建议(从21个交流项目中)选择其中重要的,请专业对口的院士事先做一定的准备,届时能有几位有分量的发言,可能效果更好。"并具体提出,如殷瑞钰、陈先霖、钟掘等院士参加更为理想……。院里从经费上给予了必要的支持。
化工、冶金材料学部决定请冶金组的院士参加;机械、能源学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推荐了有关的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办公室有重点地与院士进行了联系。我们向所有被邀请者发出了活动通知,并把21项技术交流项目寄给他们,请他们做准备。
通知发出后,得到了院士们积极响应,到7月28日,收到了10篇针对性较强的报告。
为了能够使技术交流更深入,我们和鞍钢公司办公室商议决定采取大报告与分会场专题报告、对口座谈、并对交流内容随时安排参观的灵活方式来组织这次活动。
鞍钢的领导们十分重视院士的参观考察,决定由主管科技、质量工作的林滋泉副总经理来负责这次活动的组织,他们对各项安排特别是每个分会场的参加人员,座谈内容都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经过紧张而有序的准备后,8月9日10时两院院士一行到达鞍山。当天下午,参观了炼铁厂的10号高炉,二炼钢平改转,三炼钢大连铸及半连轧改造工地。这都是鞍钢这两年技术改造的重点项目。鞍钢是我国钢铁工业的摇篮,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技术装备落后,包袱沉重。鞍钢人老老实实在"三改一加强"上下大功夫,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在技术改造中不盲目贪大求洋,实事求是依靠科技进步,以自行设计制造为主,引进必要的设备,抓住"平改转",提高连铸比两个重点,使技改与生产实际结合得巧妙而科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都使院士们深受鼓舞。
8月9日晚,由辽宁省常务副省长为首的省领导一行人专程从沈阳赶到鞍钢,代表辽宁省领导对院士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提出与工程院建立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愿望,并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到工程院拜访。
8月10日,全天学术报告。上午,刘 院士做了"……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鞍钢初步振兴"的报告、孙优贤、殷瑞钰院士分别做了,"我国工业自动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关于钢厂流程的连续化问题"的报告。下午,杨叔子院士、华中理工大学的史铁林教授做了"知识经济与高技术"和"大型机电设备智能化与网络化诊断方法的基础与应用"的学术报告。
8月11日按四个分会场,进行专题报告座谈交流。
第一会场:机械、力学组。鞍钢的科技部、技术中心、质检中心40多人参加了交流、座谈。刘业翔和陈先霖院士分别做了:"美国汽车用钢材的研究与生产"及"热轧精轧机组板型的控制"的学术报告。陈院士的报告非常精彩,报告后科技人员踊跃提问,陈院士一一作答。闻邦椿院士介绍了本单位与"宝钢"合作的情况,对涉及的力学问题进行了解答。座谈会一直开到下午4点多。会后,林滋泉副总经理说,院士把我们遇到的许多力学问题都给点透了。
第二分会场:信息组。信息学部的院士和鞍钢科技部设备部自动化公司、计量厂、电讯厂的科技人员同在这组座谈交流。受龚惠兴院士委托,上海技术物理所的童卫其研究员做了"光电技术在轧钢在线检测中的应用"。孙优贤院士对鞍钢的工业自动化提出了中肯的5条建议、并拿出近一天的时间,和自动化所的科技人员深入细致地讨论了合作方案。倪光南院士介绍了计算机2000年问题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建议采取的解决措施。工作在国家计量院的张钟华院士专门参观了鞍钢的计量厂,把他们提出的十几个问题带回院里,探讨解决与合作的可能性。
第三分会场:化工冶炼组。参加这个组交流咨询座谈的有5位院士和鞍钢一炼钢、二炼钢、三炼钢、炼铁厂、化工厂、科技部、技术中心及鞍山矿业公司等52位科技人员,其中有30多位是生产在第一线的技术人员。针对技术人员提出的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余永富院士、陈清如院士分别做了"提高选矿技术、加快冶金发展"、"炼焦用煤的探讨"学术报告。
交流过程中,科技人员都非常踊跃,提出了12个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当代冶金行业面临的大方向性技术问题,又有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具体技术难题。对于冶金行业方向性技术难题,原冶金部副部长殷瑞钰院士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冶金行业技术现状、发展的方向、存在的差距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他指出,鞍钢的平改转炉改造是对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并建议要进一步提高连续化工序,提高连铸连轧水平。他的讲话更加坚定了技术人员的攻关信心和方向。对于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具体技术难题,如炼焦用煤的质量控制问题,陈清如院士从另一个侧面分析了炼焦过程中焦炭质量与用煤量的关系,使科技人员很有启发。当了解到鞍山矿业公司几个选矿厂在选矿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介质板堵塞问题,进而影响生产,长期得不到解决时,院士们专门到矿山选矿车间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余永富院士指出,介质板堵塞是选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我们经过几年的努力和研究,认为分两段采用强磁选机的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这在其它地方已有成功的实例。
第四分会场:电机设备能源组。5位院士和教授与40多位鞍钢生产部、设备部、企管部、技术中心的科技人员参加了这组的活动。徐大懋、陆钟武院士分别做了"一种新型的供热汽轮机"和"关于冶金工业的节能问题"的学术报告。李长发副总经理在谈到鞍钢的设备和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时说,现在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例如环境治理、污水处理、地陷等。其中SO2的治理就是一大难题,鞍钢承受不起耗资巨额的脱硫装置,如脱硫率能达到70%-80%,建造和运行费用能大幅度降下来,才可采用。对此,徐大懋院士介绍了哈尔滨发电成套设备研究所和北京轻工业大学共同研制开发的炉内喷钙烟气活化脱硫装置的有关情况;杨叔子院士介绍了华中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的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催化脱硫装置。鞍钢方面表示可以进一步联系,必要时可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解决这一难题。在座谈风机叶片表面耐磨、耐高温的解决方案时,杨叔子院士介绍了华中理工大学的科研成果,即在叶片表面贴陶瓷技术,使叶片既耐磨又抗高温,寿命延长了3-5倍。对此鞍钢表示了积极性,表示将进一步联系合作。钟掘、陆钟武院士原与鞍钢有技术合作的基础,此行又分别与相关部门进行了交流。针对上午讨论的问题,下午安排院士们参观了发电厂与氧气厂。
8月12日,鞍钢为院士们安排了游览千山风景区和温泉浴,使院士们得到了暂时的放松和休整。当日晚,大部分院士返回北京,本次考察与学术交流圆满结束。
这次活动中,比较明显的收效有以下几方面:
一、当场对学术问题给予指导。如:陈先霖院士对科技人员在精轧过程中的问题、闻邦春院士对生产中遇到的力学问题都给出了令人满意的解答。陈清如院士对炼焦中所遇难题给出了成熟可行的解决办法。
二、促成了合作项目。在这次考察中,刘 总经理与陈先霖院士通过认真研究,鞍钢与北京科技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孙优贤院士与鞍钢自动化所的科技人员经过深入探讨,促成了鞍钢与浙江大学在工业自动化方面的合作。
三、把有关技术资料送给鞍钢参考,把需要探讨的问题带回去研究。孙优贤院士是带了一整套有关工业自动化方面的资料到鞍钢的。倪光南院士了解到鞍钢下属公司在搞机场、火车站的大屏幕显示,考察返京后又寄去了有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资料。国家计量院的张钟华院士在参观鞍钢计量厂现场,与计量科技人员讨论,带着多个问题返回,进一步与本院商议研究解决的可能性。有的院士由于多种原因,虽然没有到鞍山,但针对技术交流项目主动与鞍钢电话联系,寄去参考资料,如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的牛憨笨院士。
    四、重视宣传报道,收到了一定的宣传效果。在筹备这次活动的时候,院领导就要求加大宣传力度。根据院领导的指示,徐进、高战军同志千方百计与北京及当地的新闻机构联系,在光明日报、科技报、鞍山日报上及时刊登了新闻稿,扩大了工程院的影响。
这次活动之所以比较成功的主要经验是:
目的明确,团结合作。从院领导、院士还有院里的工作人员都抱着共同的出发点:尽我们工程院的所能,为鞍钢的技术进步作出自己的努力。
多学科院士参加,保证了专业对口,针对性强。冶金领域的院士对鞍钢的科技有深入的了解,工业自动化方面的孙优贤院士、机械学部的陈先霖院士、能源学部的徐大懋院士等,都对所涉及的领域了解透彻。再加上组织形式比较灵活,使得鞍钢提出的技术问题,得以深入研论,促进了合作。
必须有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双方配合好,才能使技术交流取得比较好的效果。鞍钢对这次两院院士来访非常重视,他们认为:院士们的到来必将推动鞍钢的科技进步,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认真求实的作风,周到的接待安排是这次活动的必要保证。
注意劳逸结合。时值炎热的夏日,院士们大多在60岁以上的高龄,平时工作都很忙。需要安排适当的游览和休息。照顾好他们的身体。
待改进的方面是:
1.带着工程院的问题,有目的去调查了解不够。如工程教育、继续教育等。
2.由于对铁路客运条件了解不够,乘火车旅途条件较差,使有的院士身体不适,影响健康。

一九九八年八月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