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创新院士行"首次活动圆满结束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由国家经贸委、中国工程院联合组织的"企业技术创新院士行"在上海石化股份公司的活动,自2000年9月正式开始。9月19~21日,由工程院王淀佐副院长任领队,曹湘洪任组长,李大东、袁晴棠任副组长,带领参加活动的院士、专家赴上海石化进行咨询、诊断。上海市市长徐匡迪院士也在百忙之中率领上海市政府各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一起参加了这次活动,并在19日的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国家经贸委技术装备司高朗副司长,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李大东主任及工程院和石化集团公司有关同志也一起到现场工作。
  一、活动概况
  "企业技术创新院士行"赴上海石化公司咨询、诊断活动在工程院领导下,由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学部经过研究,选择了一批熟悉石油化工专业的院士和专家参加此次活动。应邀参加活动的有侯祥麟、王淀佐、徐匡迪、曹湘洪、侯芙生、李大东、袁晴棠、徐承恩、周廉、汪燮卿、徐端夫、郁铭芳、周翔、时铭显、毛炳权、关兴亚、王静康、蒋士成18位院士,另外还邀请了石化集团公司张旭之、乔映宾、洪定一、陈庆龄、李志强、段启伟、石亚华等专家。工程院、石化集团公司有关人员也参加了工作。
  王淀佐副院长在开幕式上首先介绍了企业技术创新院士行的宗旨、目的,他希望通过院士行活动能促进企业构筑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徐匡迪院士首先以市长的身份,代表上海市政府对参加这次活动的院士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讲,不管中央企业、还是地方、三资企业,不求所有,只求所在,只作服务,不加干预。他对上海石化的发展寄予厚望,恳切希望各位院士、专家围绕技术创新,畅所欲言,各方面的意见都要讲,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他还邀请大家到漕泾化工开发区参观,多提意见。在第一天的大会上,李大东院士代表化工、冶金与材料学部也讲了话。
  随后,参加"企业技术创新院士行"活动的院士、专家听取了上海石化公司的全面汇报。上海石化股份公司陆益平总经理就公司"十五"及中长期发展基本思路、技术创新体系、制度创新、科技投入、"十五"技术创新发展规划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详细地介绍,他还就五个方面提出了加工进口含硫原油、进行炼油系统改造等十几个问题请院士和专家们诊断、咨询。
  在公司经理陆益平、主管科技工作的副经理刘训峰的陪同下,参加活动的院士、专家参观了炼化部、塑料部、金菲公司、漕泾开发区、涤纶部、科技开发公司、化工研究所等单位。参观中,院士、专家们边看、边议,和企业的同志共同切磋。接连几个晚上,院士、专家都没有休息,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准备意见和建议。20日下午和21日上午,进行讨论。参加活动的院士、专家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言十分踊跃。在讨论中,院士、专家对上海石化坚持技术创新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上海石化依靠技术创新,改造炼油、化工系统,发展合成树脂、合成纤维、精细化工,参加上海化学工业区建设、上海合资乙烯工程等计划表示充分肯定,并希望抓紧工作,逐项落实。活动结束前,确定了下一段活动的初步安排。
  二、上海石化公司概况及技术创新情况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集油化纤塑四大类石化产品生产经营为一体、高度综合的现代化特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自1993年实行股份制改造后,剥离了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和组织,截至2000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223亿元,职工3.5万人。目前公司拥有主要生产装置66套,原油加工能力650万吨/年,乙烯55万吨/年、合纤原料及聚合物76万吨/年、合成纤维37万吨/年、合成树脂46万吨/年,以及水、电、汽、气公用工程生产和供应系统,完整的环保处理系统,以及海运、内河航运码头和铁路、公路运输设施。目前,四期工程正在建设,预计总投资65亿元,计划于2002年6月全面建成投产。
  四期工程是上海石化实施跨世纪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工程,贯彻国家"质量、品种、效益、顶替进口"的建设方针。工程完成后,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从目前的880万吨/年提高到1000万吨/年,二次加工能力从650万吨/年提高到800-10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从55万吨/年提高到85万吨/年;聚烯烃生产能力从46万吨/年提高到91万吨/年; PTA生产能力从27万吨/年提高到32万吨/年;腈纶生产能力从13万吨/年提高到17万吨/年。届时,上海石化的产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年销售收入将比目前增长30%以上。
  上海石化股份公司多年来在原石化总公司和现石化集团公司领导下,坚持技术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大胆探索,进行重组改制,基本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1999年新产品总产量达41.75万吨,新产品产值率达14.3%,合成树脂专用料比例达67%,合成纤维差别化率达26.9%,技术进步贡献率达55%,当年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额比例达1.6%。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93.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1.2%;实现利润总额4.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4.8%;实现税后利润4.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4.1%。1998-1999年,公司共有23个项目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三、关于上海石化技术诊断评估的主要意见和建议
在这次院士行活动中,陆益平经理就加工进口含硫原油、进行炼油系统技术改造等五大方面提出了11个问题,征求院士、专家们的意见。院士和专家们针对这些涉及上海石化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这些建议和意见包括:
  1、对上海石化公司技术创新总的评价。与会的院士和专家一致认为上海石化公司公司在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和技术创新成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非常值得认真总结。尤其是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石油化工即将融入世界石油化工一体化的大格局之中,与国际知名公司竞争将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这些经验不仅对石化集团公司而且对其它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都有借鉴作用。
  从这次院士行中,参加活动的各位院士和专家通过参观、介绍,实地考察了上海石化在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开发新产品,推广重大新技术,实现产业化,规划未来发展以及企业领导组织推动技术进步和经验,所有这些都给大家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并一致认为上海石化技术创新方面的经验还要深入进行总结,在下次活动中进一步交流。
  2、实行油、化、纤、塑一体化,从整体上对上海石化的原料进行优化。
  院士和专家都同意上海石化要适当增加原油加工能力,并以全部加工进口含硫油为基础。在"十五"前两年,把原油二次加工能力扩大到800-1000万吨,并以加工进口含硫为主,但十五"末期原油加工能力究竟扩大到多大,应由中石化集团公司在全系统特别是长江三角洲、杭州湾地区统一平衡后再行确定。
  院士和专家还一致建议就炼油装置如何适应全部加工含硫原油进行总体方案设计,同时要针对增加加工量的新形势,增加原油接卸和储存设施。
  3、以世界燃油规范Ⅱ类标准为目标,进行有关生产清洁燃料的技术改造。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上海石化的石油产品质量目标到2003年-2005年生产汽油含硫<0.02%,烯烃含量<20%;柴油含硫<0.03%,芳烃<25%,稠环芳烃<5%,十六烷值>53。为实现这一目标,院士、专家们提出了12条措施,包括直馏航煤加氢、直馏柴油加氢、焦化汽、柴油加氢、增加高辛烷值组分、减压渣油加氢后进催化裂化、采用组合床技术扩大重整能力等。会上,有关单位就如何落实这些措施初步接触,会后要由集团公司有关单位牵头进行进一步的落实。
  4、关于减压渣油加工路线。当上海石化全部加工进口含硫原油时,生成的S>3.6%高含硫减压渣油需进一步处理。会上院士、专家对焦化+CFB炉方案,延迟焦化+石油焦造气+烟气脱硫方案,溶剂脱沥青+DAO加氢处理+FCC方案及固定床VRDS等几种方案进行了初步对比,结合镇海炼化和茂名石化近几年的经验提出,VRDS方案液体燃料收率最高,产品质量最好,且有茂名实现200万吨/年VRDS国产化的经验。下月,集团公司科技委炼油组将在茂名召开专题研讨会,建议上海石化派人参加会议,并到茂名对这一方案的投资情况、技术水平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5、乙烯原料优化问题。今后我国乙烯发展原料必须坚持轻质化、优质化方针,上海石化也完全有条件实行这一方针。院士、专家建议加速改造1号乙烯,将现有的轻柴油改为石脑油;充分利用丙烷、丁烷液化储罐,进口丙烷、乙烷作乙烯料;研究回收催化裂化干气中的乙烯等。
  6、关于现有一些规模较小的化工装置的改造。
  (1)现有11.5万吨/年乙烯改造问题。院士、专家认为这套乙烯已经服役20多年,折旧已经提完。尽管能耗较高,但单位乙烯成本仍有一定优势。建议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利用新的塔内构件和新技术,提高技术水平,适当增加生产能力,而不宜立即易地改造,也不要拘泥一定扩大到20万吨/年的能力。
  (2)现有丙烯腈装置改造。建议借鉴齐鲁丙烯腈装置由2.5万吨/年改造为4万吨/年的经验,采用高空速催化剂,用新型旋风分离器改造三组旋风分离器,采用新技术提高丙烯腈回收率。扩大生产能力,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积极实施改造。
  7、关于精细化工的发展问题。院士和专家建议从石化集团公司发展石油勘探开发,石油加工,化工化纤等主业所需的油田化学品、"三剂"出发,充分利用资源,整体规划,逐步发展。C5的发展主要的着眼点应放在下游的开发应用上,异戊二烯的出路是值得关注的,它可用于橡胶和弹性体方面,也可作为下游医药中间体,但一定要有大用户的支撑,SIS是较大的用户,一定要作好应用研究,加大市场开发力度,15万吨C5分离是好项目,应在"十五"期间完成成套技术开发。
  要抓住时机开发油田化学品,中石化公司将油田化学品的开发作为精细化工发展的重点来抓,要通过聚乙烯醇改性,开发系列采油化学品,同时在炼油过程中,开发脱钙、脱盐、脱水剂,工作要抓紧抓细;水处理剂不仅要考虑循环水还应考虑生活用水,要开发离子交换树脂+季胺盐类作水溶性水处理剂。在催化剂的开发上,要不断努力,使其性能不断提高。
  精细化工技术国外是不转让的,只能依靠自己开发,国内已有的,不要去重复,要开发独有的技术和产品。
  8、关于合成纤维的发展问题。上海石化是我国合成纤维的重要基地,PTA国内缺口较大,仪征、扬子、洛阳、天津新增155万吨,和进口相差不大,未来十年PTA的需求将达到1000万吨,上海石化发展PTA还有空间,规模可考虑50万吨-70万吨,根据原料需求上一套PX装置,在涤纶的生产上可考虑做精、做强,要重点发展功能化、差别化纤维;腈纶要做大、做强,也要重点发展差别化纤维。
  9、完善已形成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加强产学研结合,争取在技术创新方面做出更大成绩。同时,要发挥好事业部这种专业化的管理优势,加强生产管理,延长检修周期,节省检修费,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10、搞好"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从总体上规划未来的发展。
  上述咨询、诊断结果得到上海石化公司的充分肯定,企业认为参加这次活动的院士和专家,围绕品种、质量和效益,提高产品竞争力,对上海石化公司如何依靠技术创新、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和今后发展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原则性、方向性强,意见中肯,建议明确,对上海石化公司改好挖潜增效和规划"十五"和2015年的发展很有帮助。
  四、对下步工作的安排
  1、上述10个方面咨询、诊断意见中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将安排给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化工研究院、抚顺石化研究院、北京设计院和上海石化公司进行研究,并在下次会上提出报告。
  2、把院士、专家们的意见汇总成报告,作为上海石化院士行活动形成的第一个报告上报国家经贸委和中国工程院,同时报石化集团公司,下发上海石化公司。
  3、12月份开第二次咨询诊断会,内容包括:(1)、各有关单位报告几个问题的研究结果;(2)、上海石化公司汇报对院士和专家提出的建议、措施、意见的初步落实情况;(3)、进一步的咨询诊断;(4)、院士结合上海石化咨询诊断发表论文报告。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