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中国工程院与青海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在西宁共同举办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科技支撑院士专家咨询会。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徐德龙、青海省委常委马顺清分别致辞。篮球比分:吴天一、李佩成、南志标、侯立安、徐祥德、杨志峰,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王光谦、傅伯杰、倪晋仁,中科院兰州分院院长王涛,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长赵新全,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舒俭民等知名院士专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为青海探索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提供理论依据、技术支撑和智力保障。青海省科技厅厅长解源主持会议。
徐德龙副院长在致辞中代表中国工程院和周济院长,向各位院士专家表示亲切慰问,向青海省委省政府多年以来对中国工程院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说,青海省是我国西部的重要省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中华水塔”。青海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统筹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就。近年来,青海省围绕三江源、祁连山、柴达木、青海湖等重点生态区域,在黑土滩治理、林草封育、高原特有生物资源保护等方面开展了科技攻关,解决了一批关键技术,全省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地位的巩固做出了重大贡献。召开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院士专家咨询会,是双方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落实院省科技合作协议、促进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行动。
徐德龙副院长指出,中国工程院与青海一直保持着密切友好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院省合作越来越深入。围绕青海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三江源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建设等重大战略问题,中国工程院多次组织院士专家在青海开展咨询调研,举办学术论坛,开展院士行活动,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去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9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这对加快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历史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我国第一个具有重大标志意义的自然生态保护区。 “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科技支撑院士专家咨询会”的召开,就是为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工作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针对公园的规划设计、生态监测、关键技术供给、社区共建等方面,共同探索适用于青海省生态系统功能持续改善的模式,把“三江源国家公园”打造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名片、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保护典范。
马顺清在讲话中表示,青海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试点方案》要求,制定了《关于实施的部署意见》,提出了8个方面、31项重点工作任务,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单位,确定了“一年夯实基础工作,两年完成试点任务,五年建成国家公园”的“125”工作目标。在优化重组各类保护地、有效整合部门职责、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大胆探索、创新突破,取得了扎实进展。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李晓楠介绍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情况,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罗鹏介绍了国外国家公园建设模式,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长赵新全报告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科技支撑的初步设想。
院士专家认为,作为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水、发展之水、文明之水,三江活水覆盖了我国66%的地区(含南水北调工程覆盖地区),对国家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今年3月,中办、国办正式印发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旨在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把三江源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三江源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青藏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传承区。在试点实践中,省委省政府将其视为“天字号”改革工程,举全省之力加以推进,并对优化重组各类保护地、国家湿地公园、重要饮用水源地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一种全新的体制试点,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国内没有现成模式和成熟经验可资借鉴。要在试点政策框架下,充分借助院士专家的智力优势和高端智慧,深化体制机制试点工作,圆满完成试点任务,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保护管理经验,向党中央、国务院交上合格答卷。
6月20日,徐德龙副院长及相关院士应邀出席了2016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式。本届青洽会以“开放合作·绿色发展”为主题,围绕“一带一路”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和“十二五”建设成就及“十三五”发展热点领域,设立了“一带一路”综合馆、三江源及环湖地区生态建设馆、地区及产业发展馆、企业馆和商品贸易馆。作为展会的重头戏,本届青洽会论坛紧扣“一带一路”主题活动,设立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一带一路”文化创新发展论坛、“锂产业—新生态”国际高峰论坛及“中国制造2025”专题论坛、中小企业专题论坛、和谐宜居城市建设论坛、昆仑玉产业发展论坛等7项内容。(赵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