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7日至29日,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大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二十一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在大连召开。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郭允冲、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院士、大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都本有等同志出席了27日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邓文中、中国工程院项海帆、范立础、杨永斌院士及近600位两岸桥梁技术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
桥梁工程是基础建设重要领域、是土木工程重要学科、对国民经济有重大推进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一代代桥梁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建成一大批跨海大型桥梁,推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尺度大、数量多不等于实力强。我国桥梁还存在质量和耐久性、追求跨度第一的设计误区、落后的桥梁施工方式、高性能材料使用进展缓慢等诸多问题。此次会议的主题为“经济、耐久、创新”。
郭允冲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桥梁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和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我国桥梁标准更新、组合材料应用、结构优化等方面还与国际有一定差距。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加快,对基础设施要求提高,也带来了对技术创新、安全环保、绿色节能的新要求、新挑战,将桥梁建设要求推向新高度。他强调桥梁工程技术界要重视桥梁建设技术标准完善,注重全寿命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技术理论及高强度、高性能材料的研究;加强不同结构体系研究,提高创新能力,提高技术储备;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培养创新型人才,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完善人才保障体系。
邓文中院士就“拱的艺术”做大会报告,他回顾了桥梁历史,拱的构思,介绍了历史上罗马拱桥和我国赵州桥等拱桥的特点,并阐述了现代拱的特点及多种形式。
项海帆院士和肖汝诚教授共同做了“21世纪中国桥梁的发展之路”的大会报告,分析了中国桥梁现状、桥梁强国的重要标志、21世纪中国桥梁的发展之路。项院士指出:今后20年将是21世纪中国桥梁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通过真正的自主创新才能实现超越。希望年轻一代工程师认清差距、重视质量,走出误区;要改革体制,加强研发和创新;积极参加国际会议,参与国际交流和竞争;联合材料、机械、软件界共同做好技术准备,做出耐久的精品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桥隧设计院的张哲教授、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的高宗余等5位专家分别就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沪通长江大桥、珠江口大型公路跨江通道、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成拱技术、高性能耐候桥梁钢等做了大会报告。
27日上午,项海帆院士和范立础院士代表同济桥梁教育和研究发展基金会向获得2014年度“李国豪原创桥梁技术奖”、“项海帆杰出桥梁青年奖”和“范立础优秀桥梁图书奖”的获奖人员颁奖。
5月28日全天,160多位专家在“设计与分析”、“施工与控制”、“抗震、抗风与动力分析”、“检测、加固及其他”等4个分会场做专题报告并进行讨论交流。5月29日,与会代表参观了在建的星海湾跨海大桥桩基、承台、桥墩、箱梁吊装、锚碇、上部结构等施工现场以及旅顺的箱梁预制现场。
(王中子、唐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