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6日至17日,“2013城市防洪国际论坛”在上海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及其市政工程分会、水工业分会,中国水利学会联合主办,上海城建集团,武汉市水务局,上海闻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办。论坛主题为“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中国工程院许健民、王浩、张建云院士以及来自国内外的近300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加了论坛。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化,城市强暴雨事件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城镇化进程中下垫面的变化改变了产汇流规律,导致暴雨洪水峰值大,城市洪涝问题愈加突出。2012年7•12北京特大暴雨引起了中央对城市排水问题的高度重视,各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新标准和制度,出台加大了对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建设的工作力度。但今年在上海、厦门、余姚等多地出现的暴雨、台风引发的内涝再次引起社会各界对城市防洪排涝问题的强烈关注。
16日上午的特邀报告会,王浩院士围绕“新形势下城市防洪问题”,对城市雨涝的背景和成因、主要危害、国内外城市排涝系统的对比、新形势下应对城市雨涝的新要求、以及对城市雨涝的对策和建议进行了系统阐述。简述了现有城市排水管网存在的规划设计标准低、内排与外排系统不衔接,城市洪涝应对管理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做好排水规划、构建更高标准的排水系统、贯彻全新设计理念、完善规划标准、改善设计方法、建立先进的雨涝预警系统、加强城市洪涝风险管理等7项措施建议。
张建云院士在“城市洪涝应急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特邀报告中对城市洪涝灾害因子与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应建设技术先进、性能优越、适应复杂条件和满足调度要求的城市洪涝监控调度决策系统,为决策部门在面临突发性涝灾提供技术支撑。他强调,要科学规划城市排水系统,推进洪涝源头治理,贯彻“源头控制、强化下渗、排蓄结合”的理念;同时要提高城市洪涝综合减控能力,寓资源利用于灾害防治;此外要打破条块管理模式,推进城市洪涝一体化治理;完善城市洪涝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快速反应能力。
大会特别邀请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资源可持续性管理主席W.F.Geiger教授,Geiger教授从事城市水管理研究40余年,曾多次受邀到中国参加咨询研究合作,此次他所作的“受人类和自然变化影响的城市水管理”特邀报告,尖锐地指出了20余年中国城镇化发展中人口增长、城市流域水规划、城市地面硬化、地下水超采等方面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又以我国一些城市及其它国家的相关工作为例,分析了综合水管理带来的益处。他指出,可持续性的发展需要顺应自然规律,应当加强对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在规划中对水循环进行全面的考虑。他特别强调,除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预警应急系统等防灾减灾的硬举措,更重要的是加强国民的风险意识,让国民了解正确的应对方式。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王翔副主任做了“城市防洪应预案管理介绍”的特邀报告,上海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张辰先生做了“美国城市排水防涝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的特邀报告。
会上,来自日本的山田淳教授、印度的Ajay Gairola教授、尼泊尔的Meen B PoudyalChhetri教授、加拿大的Robert Bishop教授等5位外国专家分别介绍了各自国家在防洪情势、法律体系、灾害协调机制、水道系统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经验。27位来自国内的专家介绍了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地的防汛排涝情况;也就气象预警、数字化管理、洪涝防空机制以及部分技术设备等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及改进措施向大会进行了介绍。
16日下午,大会邀请许健民院士、W.F.Geiger教授、中国水科院程晓陶副总工、宜水环境科技公司章卫军总经理与参会代表就如何“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进行了热烈讨论。许健民院士强调,改革开放30年,取得很多成绩,同时也发现很多问题,但是发展不可能从一开始就是完美的,高速的发展为我们争取了时间、增强了经济实力,中国人要有信心解决面对的问题。W.F.Geiger教授同与会代表讨论了城市的发展要考虑环境代价的问题,交流了对地下深隧排水等问题的看法。
当前,国家大力支持城市防涝工作,这对于各地均是难得的机遇;此次城市防洪论坛为各个城市相关领域不同部门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互相学习提供了平台,为全国各城市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积累经验,并探索新的道路。
(王中子、唐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