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 2013年6月27日,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在北京会议中心组织召开了“转基因生物育种与食品安全”学术会议。此次会议由范云六、戴景瑞等农业生物育种领域院士发起,吸引了33位院士、相关领域专家、媒体记者及院机关工作人员50多人参加。
当今,转基因生物育种与食品安全等问题已成为世界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期,农业部批准发放了三个可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黑龙江大豆协会发表了关于转基因与肿瘤高度相关的报道,这些事件受到社会普遍关注。转基因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它还涉及到我国粮食有效供给和安全保障问题,涉及到社会公众的科学认知和心理接受问题,涉及到国内外市场需求以及政府对这一市场的引导和掌控问题,还有许许多多无法预料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举行“转基因生物育种与食品安全学术会议”,对于如何客观和准确的理解转基因技术,如何规范和科学的发展和应用这一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朱祯研究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徐海滨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黄大昉研究员等三位专家受邀先后作了题为“转基因农作物研发概况与趋势”、“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科学传播要讲清三个基本”的报告。
朱祯研究员从国际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进展、国内转基因农作物研发进展、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发现与克隆、我国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关于产业化问题的思考等5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了国内外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及产业发展情况。他指出,仅用了15年,转基因产业化的迅速发展就改变了世界农业的结构,国外三大跨国种业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也从1996年的8%上升到2010年的35%。
徐海滨研究员为大家介绍了食品风险评估的内容和转基因安全评价原则、我国开展的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性研究及国外几个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研究案例。他在报告中特别指出,人们通常认为传统食品是安全的,但是食品安全是相对的,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并对转基因食品采取了严格的安全评价制度。
黄大昉研究员的报告包括转基因的基本知识、基本事实、我国的基本国情等3个方面。他在报告中指出,转基因技术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经过科学评估、依法审批等必要程序,转基因作物的风险可以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在我国,保障中长期农产品稳定供应的形势依然严峻。单纯依靠传统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已无法突破发展的资源约束和技术瓶颈,现在全球农作物生物育种产业发展已进入战略机遇期。当前,我国转基因生物育种发展正处在关键时刻,他呼吁全社会要特别重视转基因技术在政策制定、技术攻关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报告最后,他引用了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主持召开经济工作座谈会时的讲话内容:“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与速度的竞争。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动作慢,谁就会丢失机会,被别人甩在后边。”
此次学术会议引起了与会院士、专家广泛的兴趣。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就转基因技术研发、安全评价、公众认可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对于更好地理解转基因技术,提高对转基因的认可度,推动转基因技术的科学和规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常军乾 潘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