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5日,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和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办的“建筑业绿色发展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论坛开幕式由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任周福霖院士主持,中国工程院周济院长,上海市蒋卓庆副市长,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官庆董事长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工程院徐德龙副院长、钟志华秘书长、王浩、周绪红、陈政清、程泰宁、崔俊芝、董石麟、江欢成、梁文灏、林元培、马洪琪、钮新强、欧进萍、任辉启、沈祖炎、王复明、王景全、王梦恕、魏敦山、肖绪文、杨秀敏、张超然、郑健龙、郑守仁、郑皆连等28位篮球比分:,台湾润泰集团董事长尹衍樑先生,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黄克斯董事长以及来自高校、企业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参加论坛。
周济院长在致辞中以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就绿色发展发表的重要讲话开篇,他指出,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我国建筑业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对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有着强烈而紧迫的需求。随着人类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的增强,建筑业绿色发展将在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的过程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国工程院将以此次论坛为进一步发展的契机,组织多方力量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为国家和行业的绿色发展做出篮球比分贡献。
蒋卓庆副市长在致辞中代表上海市政府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他介绍了上海市装配式发展、建筑节能降耗等工作成绩,并表示,十三五期间,上海将继续大力推进建筑业绿色发展,力争取得更大突破。
官庆董事长指出,建筑业绿色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蕴藏了巨大的潜力和机遇,更是造福子孙后代的重要举措。未来的建筑业发展的主题将会是以绿色建造升级传统建造方式,以信息化和工业化形成智慧建造,大力推动“绿色化、信息化、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尹衍樑先生做了《台湾预制工艺之发展与应用》的主旨报告,介绍了台湾的预制工艺发展状况和他所发展的营建技术。尹博士的预制装配式工法以快速、抗震、高质著称,曾在台湾创下百日建厂的成绩。他所为人称道的技术包含柱梁钢筋产制自动化、预制建筑工法、预制格子版工法、预制隔震层工法及先进营建材料等,有助于降低施工现场的粉尘污染及工程废弃物、缩短工期并减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舒缓缺工人及工资高涨对产业的压力、让工程质量更为稳定可靠。
沈祖炎院士做了《土建行业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策略讨论》的主旨报告。报告全面阐述我国土建行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分析了我国近20年来相关部委针对上述问题出台的相关改革措施以及改革后仍然存在的问题。沈院士针对土建行业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策略、方向和目标等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应以钢结构建筑为抓手,推行土建行业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等建议。
肖绪文院士做了《基于绿色建造的建筑装配化思考》的主旨报告。在我国加快改革开放和建筑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推进建筑装配化已是大势所趋。肖院士首先阐述建筑装配化的概念、内涵、前提条件及其与绿色建造的关系;而后全面分析了我国建筑装配化推进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推进现状和存在问题。他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推进建筑装配化需要强化研究的若干问题,并提出推进建筑装配化的若干建议,以期推进基于绿色建造的建筑装配化。
王浩院士做了“水与绿色建造”的即兴报告。王院士指出,中国是一个很缺水的国家,绿色建造一定要考虑缺水的问题,考虑城市化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单体建筑、小区建筑,城市的片区建筑,从建造到运行,都要更好地与水、水循环和谐。例如,屋顶花园储水层,墙壁立面绿化、地表综合管廊系统、地下排水、自来水从出厂到水龙头的水质如何保证等等,都需要绿色建造进行积极探索。
此外,深圳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傅学怡顾问总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徐建总经理、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马荣全总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黄小坤研究员、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丁洁民院长、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叶浩文副总工、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叶青董事长、中建钢构有限公司戴立先总工分别做了《基于节材的高层建筑结构绿色设计——矩形钢管混凝土柱T型加劲肋设计研究》、《工业建筑装配化及抗震性能》、《施工技术绿色化创新研究与实践》、《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的研究与应用》、《上海中心大厦绿色超高层建筑设计关键技术研究》、《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未来建筑的发展》、《点绿成金的探索》和《钢结构建筑工业化的探索与实践》的精彩报告。
与会院士专家还就会议主题进行自由发言,针对装配式技术水平的提升、结构体系的完善、抗震结构研究、市场推广、应用范围等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
本次论坛以绿色建造、建筑工业化、建筑信息化为主题,与会院士专家围绕理念创新、模式创新、科技创新,研讨建筑业发展的趋势和发展路径,这必将对建筑业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促进绿色持续健康发展,建设美丽祖国产生积极影响。
(邢慧娴、王广滨、唐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