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和天津中医药大学主办的“2009医学前沿论坛——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技术与方法研讨会”,于3月13日至15日在天津召开。中国中医科学院王永炎院士、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周宏灏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伯礼院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任德权教授、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李幼平教授,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李仁涵副局长及来自内地和香港从事临床评价相关研究的高层专家共50人参加了研讨。
有几千年使用历史和独特理论体系的中医药,运用整体调节、辨证论治,已成为我国具有原始创新潜力的学科之一,国家对中医药的发展也给予了大力的扶持和资助。在当前医疗卫生需求不断攀高的情况下,中医药应该在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中起重要作用。但由于中医药临床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和质量控制水平以及疗效客观评价和准确表达等所存在的问题,阻碍了中医药事业发展,因此,如何使中医药临床疗效得以科学表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参会代表针对目前中医药疗效评价存在的诸多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进一步审视现状,找准问题的关键,理清了思路:当前中医药研究应立足于针对优势病种的疗效评价,目标是提高疗效;针对中医临床多维度、多变量的特点,着眼于“大病大法”,通过降维、降阶,在注重中医自身特点的基础上,使个性化的诸多要求要回到共性规律,才能指导临床;应加强平台建设、人员培训和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的建立,为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提供支撑条件;研究的开展应分步骤、分阶段进行,目前从“基本用药目录循证评价”和“中成药合理使用”等与老百姓用药相关的实际问题切入,开展工作。
经过讨论,与会专家达成以下四点共识:1 针对入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中药,要从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学等方面进行上市后再评价,建议列入国家相关研究计划,申请立项资助;2 重视中成药(含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按照对象不同编写中药合理使用教材、手册、报刊等宣传材料,以使中西临床医生及患者了解掌握相关知识,减少中成药的不合理使用,提高用药安全性,保护医患共同利益;3 应重视规范和标准的建立,包括“证侯标准化”、“四诊客观化”、“术语规范化及诠释”等,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奠定基础;4 应加强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学的教育,包括临床试验透明化、临床试验注册、临床试验报告规范、系统评价方法、临床证据分类分级等,纳入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希望获得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并纳入相应计划。
本次论坛搭建了不同学科专家交流的平台,汇聚集体智慧,进一步明确了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和重点领域,达成了共识。时不我待,需抓紧落实,行动起来,促进中医药临床疗效准确表达和科学评价的早日实现,推动中医药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康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