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造成了这种规模与水平的巨大落差?如何培养一批受市场欢迎的优秀工程师?在昨天开幕的“新形势下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来自工程界、教育界的多位专家多角度“把脉”我国的工程
毕业生得不到产业认同
工程教育质量好不好,出了校门就知道。在中国工程院对全国5000名工程科技人员的调查中,21.8%的人认为,高校培养的学生完全不符合或基本不符合国家技术发展需要;52.4%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高校培养的工程专业学生质量一般。
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指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诸多弊端。比如,工程设计和实践教育环节缺失,工科教师队伍的非工化趋向严重;评价体系错位,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课程体系落后,学科交叉欠缺,导致创新与实践双向不足,得不到产业界的认同。
与此同时,基础教育缺乏对工程科技与创新的兴趣培养,青少年想当科学家的多,想当工程师的少。潘云鹤表示,目前的“科学教育”只重知识的传授,严重缺乏从小培养动手和解决问题的
社会认同远不如几十年前
在一次针对小学生的微型调查中,能完整说出3位工程师名字及具体工作的人不到五成;除了修路、建桥、造房子,孩子们居然想不出工程师还能做什么;而在“最崇拜的人”、“最理想的
无独有偶。中国科协2003年公布的“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在14个可选职业中,希望自己子女将来从事“科学家”职业的被调查者比例为41.7%,希望从事“医药”职业的比例为43.4%,而希望从事“工程师”职业的比例仅为17.7%。这表明,我国尚未建立尊重工程师职业的社会文化,工程师职业的吸引力较弱。
对此,潘云鹤呼吁,应在整个社会提倡尊重工程的文化。他说,中国社会素有轻工商的传统,要振兴工程教育,就要让孩子们从小开始理解工程的创造性与综合性,在全社会提倡求精、求实、求新,精于设计、善于
十所大学列为改革试点
未来10-15年,我国将持续目前的大规模工业化建设,且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要有质的飞跃。潘云鹤认为,中国宏大的工程建设将为中国工程科技人员的
机遇同样来自席卷全球的工程师短缺。如今,全球近40%的雇主难以在市场上找到合适人才,其中工程师
值得高兴的是,我国的工程教育改革已经迈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