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中国工程管理论坛2007·广州”在穗举行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中国工程管理论坛2007·广州”于2007年4月6日—9日在穗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工程院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南大学与广州市建委、广州市科技局共同承办,会议得到了建设部、铁道部、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香港工程师学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担任本次论坛的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德培担任论坛主席,工程管理学部主任王礼恒院士,副主任王基铭院士、刘人怀院士和何继善院士担任大会副主席,何继善院士和郭重庆院士还分别担任论坛组织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主任。本次论坛主题为“我国工程管理发展现状及关键问题”。论坛邀请了20余位院士和200余名工程管理学界的专家、学者以及有关媒体单位参加会议,收集学术论文251篇。4月7日上午工程管理学部主任王礼恒院士主持了开幕仪式,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德培、建设部副部长黄卫、中国科协副主席齐让、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王杰、广州市市长张广宁等有关领导先后在会上致词。
    本次论坛分为大会报告和分组讨论两部分。共有8位院士和7位专家作了15场专题报告,内容丰富,反响热烈。其中孙永福院士作了题为《青藏铁路工程管理创新实践》报告,王基铭院士作了题为《石油化工重大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报告,朱高峰院士作了题为《试论信息化工程管理》报告,殷瑞钰院士作了题为《认识工程、思考工程》报告,何继善院士作了题为《和谐、品质、体系、创新、开放》报告,张寿荣院士作了题为《我国工程管理面临的挑战》报告,汪应洛院士作了题为《我国工程管理学科发展的战略思考》报告,王众托院士作了题为《关于工程管理教育的一些思考和建议》报告。会议认为,科学和工程是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动力。20世纪以来,我国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工程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近年来,我国工程建设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其规模和水平都位居世界前列。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工程管理的应用领域迅速扩大,不仅普遍应用于土木、建筑领域,而且已经在石油、化工、冶金、矿业、电子、通信、计算机、软件、生物、制造、航天、国防、金融、保险等行业,甚至政府职能部门中得到广泛运用。我国在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中,科学的工程管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工程管理人才,工程管理学科也获得快速发展。然而,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工程管理在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中如何发挥作用,仍有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和理论空白。代表们一致反映,这些报告既表现很高的理论水平,又在工程管理的理论研究上达到了系统完善和立论很高的程度,使与会者深受教益。分组讨论会上,与会代表分成重大工程管理、理论与方法和工程管理教育三个专题组分别展开了讨论,郭重庆、蒋士成、袁晴棠、沈荣骏、罗绍基、李京文、何镜堂、饶芳权、刘源张等院士参加了分组讨论会。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上,与会院士、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热烈交流和讨论,主要包括:工程管理的先进理念与成功经验,探讨我国工程管理现状、关键问题及未来趋势;构建学术研讨和成果发布的平台,提高工程管理的学术及社会地位,讨论建立工程管理界经常性联系的方式;探讨“工程管理”一级学科、“工程管理硕士(MEA)”及“工程管理师”认证体系等相关问题;酝酿创立“工程管理学报”杂志的相关事项;酝酿将“工程管理论坛”定期化、规范化,塑造成一个品牌和旗帜;起草和讨论旨在回顾我国工程管理的成就、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的广州共识和建议。
    作为中国工程院发起、组织的首次全国性工程管理界学术盛会,“中国工程管理论坛2007·广州”深入研究了我国工程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了解了我国工程管理发展现状及关键问题,广泛听取了学术界、企业界等各层面的意见,进一步推进了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的发展,提高了工程管理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本次论坛是一次成功的论坛、和谐的论坛和具有开创意义的论坛。代表们以“一浓四高”概括论坛的成功,即学术气氛浓,论文质量高,报告水平高,服务质量高,代表期望高。代表们以“四个一”来概括这种期望,那就是一个学会、一本刊物、一个学科、一个职称体系规划,以此作为会后逐步争取和办理的四件大事,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是一次良好的开端,为今后工程管理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论坛最后通过和发布了《中国工程管理论坛2007·广州共识和建议》。(张健供稿)

附:

中国工程管理论坛2007·广州 共识和建议
2007年4月8日通过
 
    当今中国,政通人和,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神州大地正展开着举世瞩目、规模宏大的工程建设,中国工程管理的发展正处于新的关键历史时期,迎来了振奋人心的大好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2007年4月6日至9日,由中国工程院、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工程管理论坛2007”在广州举行。三百五十名与会代表围绕着“中国工程管理发展现状及关键问题”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交流了工程管理的经验与成就,探讨了工程管理的范畴、目标和任务,分析了现状,提出了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对策建议,展望了工程管理的未来及发展趋势。与会代表达成共识,共同发表《中国工程管理论坛2007·广州——共识和建议》。
肩负重大使命
    我国工程实践源远流长,长城、都江堰等是古代工程的成功典范。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一大批重大工程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其规模和水平都堪居世界前列。然而,我国工程建设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工程管理是对工程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它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复杂性。先进的工程管理可以保障工程决策的正确性和投资目标的有效实现,能够鼓励创新思维与工程管理的相互促进,推动创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并能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提高效率和效益;现代化的工程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促进工程与人类、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发展工程管理事业,推动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是工程管理界肩负的重大使命。
提升学科地位
    我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工程管理人才,积极推进工程管理教育,任重而道远。目前全国已有近300所高等学校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领域广泛。工程管理专业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具有时代特色,体现了专业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相互融合的现代学科特点,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为了促进我国工程管理事业的发展,应进一步提升工程管理的学科地位,建立完善的学科体系、知识体系和组织体系,从而保障工程管理理论的深入研究、教学队伍的稳定发展和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与会代表建议,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硕士、博士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将工程管理设置为一级学科,从而有力地推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促进创新型工程管理人才队伍的发展。
完善职业教育与执业认证
    目前我国有大批的专业人员从事工程管理工作,开始建立了相关的执业资格考试与认证制度。社会对工程管理职业教育与执业认证的高度关注,反映了市场对工程管理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工程管理人员知识水平和从业能力的持续提高刻不容缓。与会代表建议,积极推进工程管理职业教育与执业资格认证,设置招收在职人员的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早日在全国范围内遴选若干条件较好的高等学校开展试点工作。同时,积极推动设立工程管理师职称系列和建立工程管理师执业认证体系,给工程管理专业人员以职业上的承认和水平上的认定。
关注和推动持续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工程管理领域的新问题不断涌现,需要工程管理界以开放的思维,不断创新工程管理理论和方法,结合中国实际,开拓国际视野,推动我国工程管理学科领域的持续发展。与会代表建议,以“中国工程管理论坛2007”为起点,继续举办全国性的工程管理论坛,发起筹组全国性的一级学会“中国工程管理学会”,推进创立《工程管理学报》杂志,组建机构,构筑平台,加强交流,促进我国工程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与会代表坚信:通过工程管理界同仁和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我国工程管理一定能取得长足发展,在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用5年的时间,规划学科,凝聚人才,搭建平台,强化功能,使我国工程管理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用15年到20年的时间,使我国工程管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