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22日,由中国工程院产业工程科技委员会组织的“制造业自主创新”学术交流会在国宏宾馆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院士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委员会王淀佐、殷瑞钰等8位院士和来自全国各大企业和研究院所的30位代表,以及院机关有关领导和同志共5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委员会副主任王淀佐院士主持。会议围绕“制造业自主创新”主题,交流企业和科研院所在自主创新方面的经验、探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意见和建议。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刘玠、清华大学教授柳百成院士、上海振华港机(集团)公司总工程师符敦鉴、海信集团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封红雨、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党委书记王益民、机械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德成、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鸣林等7位代表分别做了学术报告,详细介绍了各自单位在自主创新方面的经验、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鞍钢”结合自身实际,加强原始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走出了一条“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具有中国特色的钢铁工业自主创新之路。“海信”始终把自主创新看作是企业的生命力,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的长期战略,紧紧抓住市场上产品每次技术升级的机会,循序渐进,长期积累。在数字视频处理技术、3G通信技术、光电转换技术等方面已做到国内领先的水平,并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上海“振华港机”坚持把振兴中华,自主创新自强不息的精神作为企业文化,实行独特的用人之道,培养出一支能征善战的人才队伍……。7个报告所介绍的自主创新的经验和体会,使与会者深受启发。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自主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竭动力;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市场经济以及国际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没有自主创新,中国企业就没有出路;企业既是自主创新的投资者、推动者,又是受益者;自主创新的课题来自生活在激烈竞争中的企业,产学研要靠企业去组织;企业应建立鼓励科技人员创新的制度。
在谈到目前我国在自主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时,与会院士和专家指出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薄弱;自主创新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缺少相关激励机制和政策;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科技投入少,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和创新;企业间缺少科研合作,很多研究互相重复,造成浪费。鉴于以上问题,大家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
(1)企业领导应转变观念,增强自主创新意识。把制造业科技进步的基点从主要依赖引进国外技术,逐步转移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加大研究开发和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投入,注重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幅度提高设计和制造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2)国家要有政策支持,加快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进程。企业应是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国家也应对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鼓励中小企业间相互合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机制。
(3)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建立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国家应重组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体系,建立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支持并形成一支高水平的、精干的研究队伍,重点承担产业原创性技术、共性技术及战略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
(4)重视培养创新意识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人才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灵魂,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我们应重视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要引导创新人才队伍不畏艰险,勇攀高峰,摈弃心浮气燥,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科技人才。
最后,徐匡迪院长做了总结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制造业的自主创新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制造业的自主创新,那么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一句空话。对此,他提出了三点意见:
第一,自主创新是我们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市场是检验一个产品、一个工艺的最终标准,所以自主创新对企业来说是生命力,是生命线,也是企业能够不断发展的基石,非常重要。
第二,要正确理解“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为主体,并不是说什么都要企业自己来做。自主创新应建立起政府主导,市场导向,企业为主,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企业为主体表现在两头,一是提出问题和组织产学研联合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市场最敏感,项目要企业来提出;二是高新技术应用的主体也应该是企业。开发出的技术,变成新的生产力,新的竞争力,也应以企业为主。
第三,处理好坚持自主创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系。我们国家,特别在制造业方面,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一个国家。小平同志讲过,中国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必须要在开放的条件下,在全球化的条件下搞建设。对于如何解决自主创新的问题,中央提出了“十六字”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自主创新的内涵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因此,不要把自主创新和对外开放对立起来。我们要坚持自主创新的总方针,也要全面、客观、辩证地认识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排斥学习别人先进的东西,但是要在这个基础上再改进,比国外做得更好。
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加强了院士与各大企业和研究院所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为相关单位相互学习自主创新的经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