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号 小 中 大 】
今年我国工程建设资金预计过6万亿
以“工程创新与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第259次香山科学会议日前在京举行,殷瑞钰院士、陆佑楣院士等6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工程创新、工程人才与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工程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 与会专家认为,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和工程是三种不同的社会活动方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工程是现实生产力、直接生产力。任何一项工程都是在一定具体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设计和实施的。工程绝不是单纯的“科学的应用”,也不是相关技术的简单堆砌和剪贴拼凑。工程活动是经济要素、管理要素、技术要素、社会要素等多种要素的集成、选择和优化,在许多情况下,社会和经济要素还在工程活动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符合国情、审时度势、选择、优化、集成、创新是工程活动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 工程活动的灵魂是创新,每项工程都有其独特的初始条件、边界条件、任务目标和特殊的作用与意义。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不但必须努力增强国家的科学能力和技术能力,而且必须高度重视增强工程创新能力。中央已经提出要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在这个重大战略中,工程创新是一个必须给予特别重视的关键性环节,工程创新应该成为创新活动的主战场。 工程创新能力决定一国发展水平 会议执行主席、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李伯聪教授说,纵观历史,世界各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其实是一个不断进行工程创新的过程,工程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甚至是兴起或衰落。 从宏观上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原则是我国进行具体的工程创新的重要指针;从微观上看,一项项工程创新又成为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块块基石,如果离开了具体的工程创新活动,所谓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要成为一句空话。另外,从微观经济和企业范围来看,工程创新的状况是决定一个工程项目成败的根本原因;从宏观经济和国家范围来看,一个国家工程创新的总体状况是决定这个国家工业化进程是否顺利的根本原因。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规模空前的工程建设,今年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资金总额预计将超过6万亿元人民币,并且这个数字还将逐年增加。为确保工程建设有更好的综合效益、效率和竞争力,必须在工程活动中强调创新意识。 李伯聪说,工程创新绝不仅是技术层面或仅与工程技术人员有关的事情,它同样关系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工程规划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格局,工程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实力,工程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工程与环境的和谐友好直接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工程与社会的和谐直接关系到全体公民的福祉。 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工程观 与会专家指出,随着科技、经济、社会、历史的发展以及人类认识的发展,人们的工程理念和工程观也需要有所改变,即从传统的工程观转变为新的工程观。 在传统工程观中,工程往往被视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对工程活动可能产生的长期的、多方面的生态效应和各种风险估计不足,不重视工程对社会结构的影响以及社会对工程的促进、约束和限制作用,因而不能全面把握它们的互动关系。实践表明,这种传统的工程观已经对工程实践产生了诸多严重的负面影响,屡屡出现的严重的工程方面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在新形势、新实践、新认识和反思传统工程观的基础上,树立新的工程观。 新的工程理念要求工程活动必须建立在符合客观规律,包括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基础上,必须遵循社会道德、社会伦理以及社会公正、公平的准则。正确的工程理念应该包括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包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经济;包括选优、协调和集成组合优化;应重视时空因素的动态变化,使工程建设成为创造“工程美”的工程。新工程观的具体内容也是很丰富的,包括了工程生态观、工程协调观,多元价值统摄观和工程的社会观等。 面对当前工程活动中所出现的种种严峻问题,与会专家指出,工程决策者和实践者应该具有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树立一切工程都应该造福人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要坚决杜绝各类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甚至包括多种腐败因素的“豆腐渣”工程。工程规划和工程决策要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工程设计和工程实施要体现人性化、生态化;工程评价要符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综合标准。 与会专家建议:希望国家能尽快出台一个关于加强工程创新方面的指导性文件或成立国家工程创新领导小组。各级政府都应在“十一五”期间加强对有关的工程规划、工程战略和工程创新的指导和引导,努力为工程创新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政策条件。要树立正确的工程理念和新的工程观,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双和谐”工程。重视工程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大力加强对工程创新、工程与社会等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